李明和阿依古麗的“小動作”從急診室開始。
那天一大早,他們就在急診室門口支起了一個簡易的分診台,上麵貼著幾張手寫的維漢雙語指示牌。
護士小馬一開始還有些疑惑,但在他們解釋後,很快就明白了這個製度的好處。
“就像織毯子一樣。”阿依古麗對小馬說,“要把不同顏色的線分開,才能織出最美的圖案。病人也是一樣,要分類才能更好地救治。”
這個樸素的比喻讓小馬眼前一亮。
她是本地人,從小就看著母親織毯子長大,這個形象讓她一下子理解了分診的意義。
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
原本擁擠嘈雜的急診室變得井然有序,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時救治,輕症患者也不用再焦急等待。
“你們看,這樣多好。”一位老護士感慨道,“以前我們總說忙不過來,原來是方法不對。”
李明和阿依古麗相視一笑。
這正是他們想要的效果——讓改變從點滴做起,讓大家在實踐中感受到好處。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細微的變化很快就傳到了阿布都·卡德爾院長的耳朵裏。
那是一個平常的午後,李明正在給一位摔傷的老人處理傷口。
突然,他感覺到一道目光。
抬頭望去,隻見院長站在走廊的拐角,默默地看著急診室的情況。
李明的手頓了一下,但很快就鎮定下來,繼續專注於傷口處理。
他能感覺到院長的目光在診室裏掃視,最後落在那個分診台上。
“李醫生,好了嗎?”老人用維語問道,打斷了他的思緒。
“馬上就好。”李明用已經熟練很多的維語回答。
這時,阿依古麗推門進來。
“李明,下一個……”她的話突然頓住了,顯然也看到了院長。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
但阿布都·卡德爾隻是淡淡地掃了一眼,就轉身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