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發生轉變。
國家陸續出台政策,各行各業開始實行價格雙軌製度。
一時之間,整個市場都開始動**起來。
市麵上的各種工業產品,有指標的是一個價錢,沒有指標的又是另外一個價錢。
這中間的差價,有的差幾倍,有的甚至能差上幾十倍不止。
有些人發現了這其中的巨大利益,開始跑關係、找門路,倒賣指標,一個個全都是賺的盆滿缽滿。
屬於倒爺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了。
三年的時間,李有財的春風集團終於完成了對長江以北的產業布局。
春風集團產品的銷售網絡,已經覆蓋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年銷售更是已經突破億元大關,成為了華夏最大的食品快消企業。
價格雙軌製後。
李有財旗下的通達礦業,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在這三年中,李有財前後又承包了三座煤礦的開采經營權。
按照新規,每座煤礦,每年需要完成計劃內的定額產量8萬噸,這部分煤炭隻能按照規定的統一價格出售給電力、冶金以及交通這些國有企業。
超出這部分的產量,則是計劃外的,可以全權由礦業自行處理,隨行就市自行出售。
8萬噸,對於其他的小煤窯來說,或許是一個大難關。
可是對於李有財的通達礦業來說,這卻隻是一個小問題。
當其他的小煤窯因為資金問題,還在采用人工背煤的方式時,李有財的通達礦業已經對標國營煤礦,開始采用了皮帶加礦車的運輸方式了。
四座煤礦的年產煤炭量,可以達到70餘萬噸。
年產值可以達到4000多萬元。
看著賬麵上,那長長的一串數字,李有傑欣喜若狂。
通達礦業名下的四座煤礦中,有一座是他弄來的,現在每年他都能從中分到幾百萬的利潤,怎能讓他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