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婧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下意識選擇了最好的方法。
她沒有用任何手段拜托任何人做說客,自然也沒有向方家俊下跪投降,她跑去參加了省話的社會招考。
公家單位嘛,又不是壟斷機構,每年都是有招考名額的。
一般來說劇院的招考都隻麵向應屆畢業生,尤其是正規大劇院,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培養人才的方式,例外不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部隊文藝兵退役或轉業,那就直接公家分配到對口部門,檔案都不用自己交接。
十年前基本就這兩種情況。
但是近年來影視演員轉向戲劇行業的情況越發普遍,一些是本身表演風格比較局限,不適合影視行業,還有一些是有能力的真的想沉澱。
這裏麵完全不會有學習表演這種理由。表演這種東西你在學校裏能學的就都學完了,非科班的如果不會那你是連入行都沒機會的,非要說的話,用精進或打磨更合適。
所以一部分在影視圈混不下去了,用自身作為“明星”而非“演員”的影響力隨便找個劇組或者用人脈混進話劇行業的人不在此處討論範圍之內。
為了吸收和幫助前麵說的那兩種演員,劇院會麵向社會進行招考。
考試當然更加嚴格,本身社招就比校招低一等,不是演成什麽樣都有機會來“養老”的,能通過社招進入劇院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演員尚且如此,導演就更極端。
也不能算行業內幕,但戲劇行業的導演其實還是有很強烈的“傳幫帶”“師徒製”色彩,師承人脈的講究非常大,頗有一種越是不賺錢的地方越封建的味道。
所以麵向社會的招考實際上並不是想要減弱作為師父的導演的影響力,正好相反,是要擴充師父的力量,讓師父擁有更多徒弟,分散師父的“投資風險”。
因此這些招進來的徒弟,基本上都是帶藝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