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族大軍整頓了足足三日,開始了全線強攻。
可汗來了就是不一樣,那是真正的強攻。
從西線,一直到東線,好幾處的地方,都是強軍猛攻。
而寧毅也準備充足,各處通道,都是早都布置了不少的物資。
身後更是數萬的兵馬,隨時各處可以支援。
寧毅知道,蠻族大軍全軍都在這裏,要想擊退他們,短時間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早都做好了長期的決戰,如若是算上東西線的防禦兵力,他也是有足足二十萬的兵馬。
而且暗中還有數萬的兵馬在,隨時都可以暗中的出擊偷襲掉蠻族的大軍後方。
當然寧毅也知道,別看蠻族可汗收拾不少北方的藩王軍,名義上是報方州之仇,其實他是為了讓後方真正的穩定,可以讓大軍毫無顧忌地強攻虎山關這裏。
另外一個,也就是為了給自己多折騰一些炮灰罷了。
像是現在的攻城戰,根本不可能是短時間之內可以解決的。
必須需要大量的炮灰,可他的蠻族騎兵,自然是不可能消耗在這種攻城戰上。
雙方血戰數日,叛軍們被逼迫的也是拚命強攻。
他們已經背叛大武國了,甚至包括那些藩王兵。
在大武國已經毫無出路,唯一的辦法,就是幫著蠻族強行攻破京城,改朝換代,那麽他們就是功臣。
甚至被蠻族可汗給保證,隻要是攻破虎山關,攻破京城,不但是給他們封侯拜相,更是讓他們升官發財。
一個個的叛軍要麽拚盡全力攻破虎山關,要麽被蠻族在後方弄死,落一個背叛的罵名。
誰都知道,他們隻有強攻幫蠻族到底這一條路可走。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時候,攻打大武國城池和軍隊的時候,叛軍比蠻族的騎兵正規軍都凶猛。
但是寧毅這邊的防禦做得太過於完善了。
固若金湯,兵力也是相當的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