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被越州的官吏氣得不輕,但李攸和劉定遠也沒有將時間浪費在咒罵上,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職責——守土安民。
“第一窯磚已經燒好了,我們便在這吳寧縣南部的大廚山東麓沿線,修建炮樓,一直延伸到吳寧縣城。這樣不僅可以遲滯賊寇的步伐,還可以示警。”
“什麽叫炮樓?”劉定遠聽得一頭霧水。
李攸笑了笑:“就是用磚塊砌成的堡壘,裏麵可以屯駐十餘人。我們招募一些,當地的鄉勇,守在炮樓裏。這樣,就無需分散本就不多的軍士。”
這種炮樓戰術,其實是十分適合兵力嚴重不足時所采用的,因為隻需將炮樓修建在交通要道上,敵軍有任何動作,己軍都能迅速知道,並及時做出反應。
劉定遠很快就明白了李攸的意思,便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就在東陽郡駐紮下來,征集糧草,招募軍士。等到時機成熟,再收複失地?”
李攸點點頭:“越州武備廢弛,最重要的是,我們幾乎得不到任何補給。所以我以為,繼續與賊寇作戰,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商議完畢後,李攸便帶著虞正則返回吳寧縣城,貼出安民告示,並試圖召集逃散的官吏,讓他們重返崗位,以便讓越州的行政體係,恢複正常。
畢竟他不是刺史,無法插手地方事宜。同時,李攸還修書一封,派騎驛上呈兵部,請求兵部調派鄰州的軍馬,協助越州抵禦賊寇。
但令李攸和虞正則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竟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們將賊寇當成叛軍來看待了,以為賊寇的目的是推翻大魏,但殊不知,這些賊寇的目的,從來就隻有一個“錢”字——有錢就來,沒錢就跑,哪怕今年入寇的規模,是往年的五倍!
騎驛走後的第五天開始,餘杭、會稽、餘姚、臨海四郡的豪紳,便陸續派人來東陽郡報信,稱賊寇已退,他們希望能重回大魏的羽翼之下。所以,懇請王師早日前來收複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