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攸讓十公主代替虞正則留守成都,以將虞正則調來前線。
同時,他又請十公主代行魏帝的權力,封劉習為巴郡太守,以協調軍資轉運、新兵奔赴前線之事宜。
接著,李攸就帶著三千軍卒,星夜趕往夷陵,同時派出信使,快馬加鞭傳令劉定遠,正式進攻荊州的州治,江陵城。
李攸采取的,是水路並進的進軍方式,因此剛出了三峽區域,船隊就靠岸,放下步兵,沿著沿河修建的官道,一路向東而去。
看得出來,文景升是早就做好了與李攸發生正麵衝突的準備的,在長江邊上,每隔十裏路,就修建有一座烽燧。
而每隔五十裏,就有一座大型堡壘。
這種堡壘,周長三百步,高約一丈,四角皆有箭樓,而每一座箭樓上,都架設有床弩,而堡壘中,還藏有一輛投石機。
可以說,文景升軍的思路,就是以沿河烽燧,來拖延李攸軍的進攻速度,並消耗李攸軍的兵力。
而這種堡壘,則是用來憑險駐守,等待援軍用的。
李攸沒跟文景升客氣,遇到烽燧,就用船上的三梢炮發射重型石彈,轟塌它的牆壁,然後步軍再一擁而上,將其攻陷。
遇到堡壘,則直接投擲大火藥桶。這種火藥桶,如果在城牆邊炸,就必然能轟塌城牆,而如果落在城牆內,那整個堡壘中的守軍,就都難逃滅頂之災。
故而,短短半天,李攸部就向前推進了九十裏,俘獲了四百餘名文景升部。
李攸從他們之中,挑選出十餘名軍衣上都有被火焰燒過的痕跡的文景升軍,將他們放了,讓他們將戰鬥的情況,告知沿途的烽燧和堡壘。
這是在打心理戰,因為當文景升部得知,他們辛苦修建的烽燧和要塞在李攸軍的三梢炮和火藥桶麵前,是那麽的不堪一擊之後,必然會十分絕望,繼而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