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維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了。
寒冬臘月,要不是被好心人發現送進了福利院,他怕是就要被那年的大雪徹底埋葬了。
雖然大家對他都很好,但林熙維生來性格孤僻。
不像福利院裏的其他小孩,他跟誰都不親,也不喜歡討好任何人,一有時間就躲在角落裏搗鼓。
那些不起眼的泥巴,在他手裏,就像活了一樣,被賦予了靈魂,漸漸顯露出不同的麵目。
有小貓小狗,有花草樹木,甚至還有槍有炮……
個個活靈活現,一點兒不亞於市麵上賣的商品。
有好事的人問:“小林,你怎麽不捏小房子呢?”
畢竟,這是所有小朋友都熱衷的題材。
每當這個時候,林熙維都冷著一張臉不作聲,實在被逼急了,就冒出一句:
“我不會,誰愛捏誰捏去!”
他討厭小房子,因為那是家的象征。
長大後,幾經周折,林熙維進了一所藝術院校,專攻泥塑。
他天分高,領悟能力強,很快就在一眾學生中脫穎而出。
因為深得老師喜歡,還沒畢業就成立了工作室,在業內小有名氣。
但藝術圈和所有行業都一樣,並非完全不食人間煙火,其中各種利益糾葛甚至還要更複雜。
林熙維不擅長和人打交道,更不懂得自我營銷,作品雖然亮眼,卻始終沒什麽成績。
換而言之,市場價值不高。
經濟是一切的基礎,沒有錢賺,自然就吸引不到什麽人。
曾經的吹鼓手變得意興闌珊,漸漸沒了聲音,工作室從高朋滿座變成了門可羅雀。
一般人肯定會有特別大的心理落差,但林熙維不一樣。
他終於鬆了口氣,再也不用應付那些冠冕堂皇的人,再也不用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社交上,總算能安心搞創作了。
不過,理想的實現說到底還是需要現實的支撐,藝術家也不能靠喝西北風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