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此番大勝建功,晁先生勞苦功高,戰後本王必重重有賞!”
要說骨贇對於晁寬,那是真的看重賞識。啥也別說了,自打收下此人,他便順利奪得王位,此番又依晁寬之計殲滅幽州軍的兩萬機動力量……此子雖為乾人,但真還是他烏桓的大功臣!
可惜此人不是胡人,否則骨贇還真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晁寬,讓其成為自己的領兵駙馬。
“誒,為大王辦事,臣不求賞賜。若非要說個心願來,那便是隻求這腐朽的乾國早日覆滅,為我慘死的妻兒報仇雪恨……此生若不能手刃柯撫,臣死也難以瞑目啊!”
言至於此,晁寬滿臉仇怨。
他原本隻是上穀郡的一個小縣令,自認無才無德,在仕途上也沒有奢望,他隻求治理好無比擁戴他的縣治,奈何十年前天災連月,就是盛產稻穀的上穀郡,各縣勞碌一年下來也是顆粒無收。
結果州裏根本不顧及現實情況,依舊按往年的標準索要糧食,而上穀因是產糧大郡,這份稅額也遠比尋常郡縣更加高昂,如此,地方如何承擔的了?當然,作為西部的關鍵區域,上穀郡起碼不像其它郡縣那般,還要受到兵災,於此每年多少還是有些存糧……
可這存糧也有說道。
上穀沒兵災,卻同樣有匪患,不過因往年地方富庶,故此匪寇們行事也不甚殘暴,便是每年交齊一定額度的錢糧後,他們就不會來搞事。
而當年民間的存糧相當有限,就是在會餓死人的情況下強行擠出來供奉上去,也隻得滿足州裏或匪寇其中一方,絕不可能將兩家都喂飽。
當時各縣選擇各不相同,他晁寬選擇先通信函說明情況,懇請上級州郡能稍稍放寬,卻是被當作典型公開斥責,州牧柯撫更是罰去他三年俸祿,‘以正吏治’,無奈之下,晁寬做出了他人生中最後悔的決策……那便是將糧食一半一半,分別奉給了官府和匪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