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變得曲曲折折,眼看著就要到了……”
陳嶽剛剛動筆書寫,陳博心中存疑,眼前書寫的小說內容,文字和當下全然不同,並沒有高度凝練的遣詞造句,而是將這一切直白展出,待到看見“我”的時候,陳博更是愣住了。
之前的疑問一下子就被化解,知曉這一切,都是“我”的心路曆程。
“我”在山中,追逐著一夥賣藝人的足跡,舞女讓座,並且將坐墊翻麵,將幹燥的一麵給“我”。
“我”和賣藝人結伴而行,舞女為“我”端茶,卻灑了,晚上舞女為人跳舞,聽著那邊的喧鬧,“我”心神不定。
舞女天真淳樸,在洗澡的時候看到了“我”,起身和“我”打招呼。
“我”看到了舞女的睡姿,和舞女一起下棋,舞女太過專注,頭將要靠在“我”的胸口,然後羞澀離去,舞女想要聽故事,“我”水平有限,於是就給她編了一些故事。
這一點是陳嶽做的改編,原本就是平常的念書,陳嶽改編這一點,一者是讓這個人設貼近於陳嶽自身,增加可信,二者也符合青春期在心儀女人麵前想要表現完美,以及吹牛逼的心思。
由此也讓陳嶽的這個“我”在最終和舞女錯過時,有一方麵是感覺自身是個紙老虎,不知道應該如何同舞女坦率。
後續是趕路,舞女用梳子給狗梳毛,“我”聽到了舞女和女人談論,說“我”很不錯。
到了一處鄉鎮,那裏的人不要賣藝人進村,“我”用書生的身份,帶著她們走了進去。
“舞女”想要讓“我”帶著看戲,但是在邀約的時候,卻被舞女媽媽拒絕。
最終在船上道別,在離開很遠之後,才看到舞女在揮舞白色的東西……
“我”哭了。
最終陳嶽寫下了: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陳博瞧著陳嶽筆耕不止,將這東西一氣嗬成,他當然是不知道陳嶽有“底稿”的存在,隻是將不符合背景的東西,改變成為符合太淵背景,陳博將這一切,認為是陳嶽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