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常說的武將性子耿直,實際上,文人的心思更直。
他們奔走相告後,直接跪在了宮門口。
但……他們對帝王的性情,對朝堂,卻沒有那些為官者看的通透和圓滑。
楚荇一直沒將千人血書拿出來。
千人血書代表了京城文人對蕭家忠心的支持,這份支持令她動容,可是,她的好父皇不見得會心動。
她打賭,若拿出來放在父皇麵前的話,父皇定會覺得這些人在逼迫他。
京城文人們在逼迫一個帝王做決定。
這於蕭家更為不利。
就比如此時此刻,昭帝原本緩和了臉色,一瞬間難看了起來。
“父皇。”楚荇想了想開口,“蕭家既洗脫了通敵的嫌疑,那父皇不如順水推舟送他們個人情?”
蕭家的事情已經拖了不少時日,不僅朝堂吵得沸沸揚揚,就連京城的百姓們都在觀望此事。
昭帝靜靜地盯著底下的女兒。
楚荇十分坦然恭敬。
直到昭帝開了口,“雖是有了證據,可那蕭遠跟拓跋玉的關係還未曾徹底證明其清白。”
他想了想,“蕭家暫卸兵權,朕已經派人前往邊關接手守城軍,他們就先在京城待一段時間吧。”
聞言,楚荇暗暗鬆了口氣。
不管如何說,眼下蕭家眾人的性命是保住了。
也有人不放心開口,“皇上,蕭家卸兵權事小,可若此時有越國來犯的話……新去的將領會不會壓不住?”
邊關的守城軍,足足有將近十萬人在,都是蕭家一手扶起來的。
這麽多人,會心甘情願聽一個新將領的話?
“朕自有決斷。”昭帝的態度已然帶了不耐。
能站在朝堂上的沒有傻子。
在蕭家這件事上,昭帝的態度已經擺的十分明顯了,眾人到底沒在多說。
卸去武將手裏的兵權,是遲早的事兒。
誰讓他們的皇帝是個敏感謹慎的性子,又誰讓三年前明王攜武將造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