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是肯定要去一趟的。
湯昊意外來到了這個大明王朝,親眼目睹了底層百姓生活之艱難困苦,總得要為他們做一點什麽。
他自問自己不是什麽聖母君子,但若是連一點憐憫善心都沒有的話,那與畜生何異?
曆史上,大明王朝的糧食產量低得令人發指。
北方一個青壯的男人,耕種一畝地,能得麥兩百多斤,因而,一戶人家倘若想要維持溫飽,若是不耕種三五十畝地,這一戶幾口人,怕是難以果腹的。
南方的水稻產量則高一些,可高的也有限,不過是四五百斤而已,一戶人家,沒有十畝水田,想來也無法維持生存。
這樣低得令人發指的產量,又隨著小冰河期的來臨,如何能養活大明數千萬人口,於是乎,流民開始出現,隨著流民越來越多,內憂外患之下,這龐大的帝國最終會轟然倒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大明中後期,早熟稻種植才真正開始在中國深入推廣,這被稱為一次農業革命,後世一些學者的觀點認為,這是世界範圍內最驚人的變革之一。
早熟稻最早是北宋真宗時期由占城傳入福建,但還未廣泛栽種,到了明代中後期,才在南方普遍種植,尤其是促成湖廣地區轉變成為最重要的糧食輸出地區,形成“湖廣熟,天下足”的格局。
而稻米也是自此成為明代人的主要食糧,按大明科學家宋應星的估計,占據了七成的份額。
早熟稻推廣之後,在明代南方,一年二熟已經是最普遍的情況(不是的倒很少見),甚至有些地方是一年三熟,這樣糧食產量才得以提升了不少。
這東西,湯昊已經命人去占城找了,找不到就順便滅了占城,沒什麽好說的。
提前一步推廣種植早熟稻,盡可能地提高大明王朝的糧食產量,不知道可以挽救多少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