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進入禦史台後也曾聽聞科舉考試一些內幕,多少學子考了十幾年依舊名落孫山,就是因為每年科舉榜上有名之人幾乎都是各大朝臣的門生,而那些寒門子弟若不找個依靠便幾乎沒有出頭之日。
他本以為是自己才華出眾,完全靠實力奪取桂冠,可到頭來居然是沈家相助,如若不然,他連一個公平閱卷的機會都沒有!
是沈子寧!原來她那時候便已經恢複了記憶,甚至還暗中給自己的仕途鋪好了路!
許秉文急火攻心,腦袋嗡嗡作響,隻覺得喉嚨裏傳來一陣血腥味,他悔之晚矣!
那麽好的姑娘,竟是被他親手推開……
正午的陽光如金液般傾灑在皇宮的琉璃瓦上,飛簷翹角在陽光下顯得尤為精致。
宮殿內,高大的廊柱在陽光的映射下投下長長的影子,與地麵上的金磚相映成趣。
一陣微風吹過,宮牆上的鈴鐺隨風搖曳,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兩道腳步疾行在宮道之間,徑直朝著禦書房的方向而去。
禦書房中,皇上蕭權端坐龍椅上,他年過四旬,臉色疲憊略顯老態。
在他身後沈源佩刀而立,殿中還有宮明昊、靖王蕭疏影、戶部尚書胡文山與六部其餘尚書等朝中重臣。
“朕深感憂慮,蝗災大旱接踵而至,百姓疾苦,朕亦心如刀絞。然而,鄰邦對我國虎視眈眈,若無足夠的國庫儲備,何以抵禦外敵之侵?眾卿家,對此有何高見?”
蕭權目光掃過殿下眾人。
胡文山率先上前,拱手道:“陛下所言極是。雖穀稻欠收,百姓尚能勉強維持生計,但若邊境大軍無糧草支援,內憂外患,後果不堪設想!”
“十三弟呢?”蕭權聽後點頭讚許,目光又看向蕭疏影。
蕭疏影乃是先皇最小的兒子,先皇在世時最為寵愛,命他留守京都,剛滿弱冠,平日裏愛遊山玩水,常年不在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