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廣洋怔住之餘,不禁張大了嘴,半晌都未閉口,並因此陡生愧意。
“想我堂堂士人,就隻知道感歎民生艱難,嬰幼無依,徒為野犬之食,卻已無收養之勇氣,而竟已不如一逐利商賈有仁義!”
汪廣洋因而暗歎。
在眼下的亂世。
救濟嬰幼,的確是很需要勇氣的一件事。
因為救濟嬰幼的撫育成本很高,風險也很高。
畢竟,這個年代的嬰幼夭折率很高,誰也不敢確定用許多米乳喂養後,會不會長不大。
所以,再富貴的人家,也沒誰願意收留嬰幼,而隻願意收留稍微大些的孩童為奴婢。
賣兒鬻女,也基本上都不是買賣很小的嬰幼。
更何況,越是富貴的人家,往往越是在意利益的得失。
汪廣洋即便是士人,和大多數有良知的文人士大夫一樣,也隻能做到感歎一下民生艱難,而的確也沒有意識要去收留這些嬰幼。
誰讓他自己其實也是靠宗族的供養過活呢。
而並不是真正的勞動生產者。
也就是說,他這樣的儒士不直接生產財富,所以,他沒法不顧宗族其他人的感受,而擅自拿錢去收留撫育嬰幼。
李夢庚和郭景祥敢分自己的田,還能以,舉族可能會因為他們跟任謙德走得近而被株連為由,逼著有地位的族人接受分田。
汪廣洋可沒有理由,說服自己族人,去收留平民百姓留下的嬰幼。
所以,汪廣洋隻能感歎,如今也隻能在見到商人也比自己仁德後,而感到懺愧。
但汪廣洋也沒想到,眼前這商賈會這麽仁愛,不計得失的收留嬰幼。
他可是知道商人有多重利的。
在他看來,這年頭還敢經商的,沒幾個不是嗜利如命之輩,甚至,隻可能,會為了利益,而心狠手辣到不顧親情的地步。
但眼前,這支商隊居然真的在收留嬰幼,還帶著婦女為這些嬰幼提供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