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十月,百濟都城泗沘(今韓國忠清南道扶餘郡)。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鬆柏塚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暮色西垂,天空下著零星的細雪,王文佐能夠感覺到飄落到臉上的雪花,觸臉即融,仿佛淚水。
城外傳來的羌笛聲,曲調悲涼,城下的軍營中傳來低沉的應和之聲,唱的正是這首《十五從軍征》。
詞中講的本是老卒返鄉卻家門破敗,隻餘自己一人的悲涼景象,與唐軍戍卒們此時的心境仿佛,是以羌笛一聲,壯士垂淚,非笛聲之故,隻不過正和眾人此時的心境罷了。
“黃海雖寬,終可橫渡,但橫亙在我麵前的是千年的光陰,縱然有百丈巨艦亦不得渡呀!你們也許還有返回故裏的一天,但我恐怕此生是再也無法見到親人朋友的麵容了!”
王文佐歎了口氣,拂去臉上的雪水,穿越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年多了,從一開始的驚惶失措,到接下來淪為他人之家奴,最後被迫李代桃僵替人從軍,短短的三年時間,自己所經曆的事情比過去二十餘年加起來還要多。
記憶中家人朋友的容貌亦有些模糊了,有時候他也在問自己,眼前的一切到底隻是一場幻夢還是真實?
“至少還給了我一身甲仗軍器、牲畜馬匹,也不算虧待了!”王文佐臉上露出一絲苦笑,當時正值唐初,施行的還是府兵製,從軍之人須得自備兵仗衣馱牛驢及糗糧,若是缺乏甲仗馱畜之人,在軍中的地位就隻能做些仆役之事,地位低下,反之亦然。
逼迫王文佐代子從軍的那家人在這方麵倒是沒有小氣,將原本替自己兒子準備的全套家什一股腦兒都拿了出來,憑借現代社會充足營養飲食喂養出來的好身板和全套馱畜甲仗家什,王文佐一到軍中就當了個火長(唐代軍中小頭目),手下也有十來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