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上,印度一直都是各方勢力眼裏的一塊大肥肉。他們民族的戰鬥力一直不強,偏偏擁有肥沃的土地和大量的人口,而且還擁有位置極佳的海岸線,導致來自陸地和海洋國家的雙重窺視。
結果呢?印度自己並不爭氣,屢屢讓外族得手。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雅利安人。原居住在中亞的遊牧民族遷移到南亞次大陸,征服了當地的土著民族,建立了奴隸製小國,並確立了種姓製度。
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第一帝國崛起後,通過開伯爾山口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帶。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沿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經過與印度國王波拉斯的四次大會戰後取得勝利,並在印度河穀建立了兩座亞曆山大城。
公元前2世紀初,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入侵印度,其中從中國敗走的大月氏在北印度建立了貴霜帝國。
1206年,阿富汗古爾王朝統治德裏的總督庫特布丁·艾伊拜克入侵印度後,建立了德裏蘇丹國,給整個印度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他們比前幾次的入侵更加凶狠,此次庫特布丁·艾伊拜克給印度帶來最黑暗的時期,在這個佛法聖地要求部份印度人信奉伊斯蘭教,最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獨立埋下了伏筆。
德裏蘇丹國的統治階級都是中亞來的伊斯蘭教軍事封建貴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為核心,占有大量的軍事采邑土地“伊克塔”,並依靠中亞外族雇傭軍為統治支柱。
他們對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階層廣大居民采取敵對、歧視、迫害等高壓統治政策,強征人頭稅及強迫改宗伊斯蘭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階層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緒。
經過幾個伊斯蘭教王朝的更迭,現在統治印度的德裏蘇丹國已經是一個空架子,下麵是各個大小諸侯割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