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是卯時四刻散的,而文華殿的暖閣內,該少的人一個不少。
年僅十歲的皇帝坐書案後,小小的腦袋托著烏紗翼善冠,神色威儀毫不露怯。
他的側方添了把黃花梨交椅,位置略靠後些,舒太後就坐那上頭;而另一側,則立著謝謹聞。
麵前內閣大臣列了兩隊,本是最尋常的模樣,暖閣外卻還額外配著兩人。
陸修勉擦一把額間的汗,低聲問身邊人:“太後娘娘這是什麽意思,以你我如今資曆,怎配聽內閣議事?”
他身邊沈渡青袍打著白鷳補,聞言隻輕輕搖頭,示意他別出聲。
而暖閣內的鬥爭,顯然已經開場了。
今日早朝沒吵完的架:兩淮兩浙的河堤該不該巡視加固。
一人嗓音洪亮,洪水般從閣內泄出:“臣先表個態,這河堤不該巡。”
此事是工部尚書遞的折子,而工部尚書韓荀,正立在開口那人對麵。
他娓娓說道:“今年春天多雨,又來一陣倒春寒,已凍死一批秧苗;依著欽天監的說法,今夏梅雨會格外長,到時但凡有一條河道決堤,糧食供給不上,勢必會在南邊引發饑荒。”
“那欽天監也隻是預測,準不準都要另說,去年冬日他們說今年暖春,韓閣老瞧著,暖了嗎?”
不待韓荀回話,另一道平和些的聲音立刻附和:“韓閣老是江浙一帶調來京都的,心係故土、未雨綢繆,這我們自然理解。”
“隻是……如今西北軍費要撥,京都玄衣衛要養,去年朝廷的虧空都還沒補上,若是貿然再增開支,這要我們戶部年底如何交差?”
陸修勉聚精會神地聽著,湊過去問沈渡:“沈兄,這江南河堤究竟有何門道,臨江王那兩位丈人也同氣連枝起來了。”
沈渡未答,隻靜靜聽後文。
這回開口的嗓音格外蒼老,“閣老也說了,未雨綢繆而已,幾個堰口才新修三年,巡視了,河堤不漏,朝廷的口袋便也不會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