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旁的樹林裏。
王惜玉坐在一塊青石上,神色漠然地望向不遠處的官道。
她不願與周藍義同行,卻又不能果真拋下他們不顧。
因為他們同是出使過雍國的人,就是回國也要一起回。
王惜玉猜測周藍義不會在小鎮耽擱太久,很快就會出發趕路。
但此時快要晌午了,還不見人出來。
王惜玉從行囊中取出幹糧吃,而後又從地上撿起一根粗細適中的木枝,臨時做了簪子束起了頭發。
挽頭發時,她驀然想到:
“義公子今日行為乖戾,言語不堪,無故誣陷我的清白,難道是因為我的這身衣裳和那支玉簪?”
“他以為這是燕政送我的東西,而燕政是他的仇敵,此舉在他眼裏,無異是與敵同謀。奇怪,他怎知這是燕政贈予我之物?難道我自己就不會買麽?”
她哪裏知道,周藍義這人從小愛往女人堆裏鑽,對胭脂水粉及衣飾搭配很有研究。
如果是王惜玉自己添置的衣飾,她必定不會買藕色衣袍。
至於發簪,從雍國離開,她一直戴的都是竹簪。
平白無故,是不會買那樣一支式樣精巧的玉簪子戴的。
所以他看她第一眼,就猜出這是燕政那小子的喜好。
王惜玉怔怔想了一會兒,雖然明白了周藍義狂浪的緣由,可還是對他既憤恨又鄙夷,依然打定主意不再跟他同行,往後隻遠遠跟著他們。
沒多久,就見官道上出現一行熟悉的身影。
周藍義、采薇和侍衛們都騎著馬,換了尋常百姓的衣裳。
采薇也是一身男裝,遠遠看去,像是一個小書童,緊跟在周藍義身邊。
十三名侍衛呈包圍狀,環簇著周藍義,將他護的密不透風。
王惜玉心道:“若說他放浪不著調,在個人安危上,卻是時時嚴謹。”
如此,她倒放心下來,不緊不慢跟在他們後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