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三個人正在密會,李鴻章,彭玉麟,曾紀澤。
“你們覺得,蘇曳王爺和多爾袞區別在哪裏?”李鴻章道:“或者說,蘇曳王爺登上大位最大的阻礙在哪裏?”
他的這個問題,另外兩個人覺得問到根子上了。
曾紀澤道:“我們拋開時間和曆史,就單純論功勞的話,多爾袞隻怕更大一些。”
“太宗駕崩了之後,大清其實還是偏安於關外,當時天下有南明,有李自成,有張獻忠,關外的大多數旗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信心能夠爭奪天下的。”
“擊敗李自成,奪取京城,進而消滅南明,奪取天下,皆是多爾袞之功。”
“這樣的功勞,其實是不可複製的。”
“所以要論功勞的話,蘇曳王爺其實是比不過多爾袞的。”
“如此看來,多爾袞當時沒能登上大位,蘇曳王爺也仿佛沒有這個大義。”
李鴻章道:“我不認為是這樣。”
“我覺得未來王爺登上大位,反而沒有太大的障礙,原因有三。”
“首先,多爾袞功勞是大,但是當他平定了天下,奪取了江山之後,他的用處就不大了。天下的文武大臣,並沒有多大的迫切性讓他登上大位,甚至他失去了權力也無所謂。說得更加露骨一些,奪取了天下之後,他多爾袞就沒有什麽用處了。當時那種情形之下,治理天下誰不會啊?”
“大清雖然是異族,但秉承的還是老一套,隻不過吸取了前朝很多教訓,所以把老一套治理天下的方式變得更加完善了而已。所以多爾袞死了之後,文武大臣反而鬆了一口氣。”
這話一出,另外兩人點頭。
李鴻章繼續道:“當時的天下,唯有中國。而現在之天下,是整個世界。用老一套治理天下的法子已經不管用了,需要用全新的方式。而這一套東西,天下除了蘇曳王爺之外,無人能懂。能夠帶領前路的,也唯有蘇曳王爺。能夠帶著這個國家在世界博弈的,也唯有蘇曳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