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實驗,能對大唐現在的科學技術起到什麽推動作用嗎?
其實也沒有!
大唐現在的科學技術......現在的大唐就沒有科學技術這一說。
哪怕是理學院裏教授的百家專業知識,說白了也就是教會大家如何使用工具提高效率。
可提起背後的原理,即便是百家之人,同樣是一知半解。
就好比經過墨家和公輸家之手弄出來的飛艇,他們知道扇葉旋轉起來,可以改變飛艇的航向,但氣流究竟是如何變化的,讓他們說,他們也說不出來。
而李泰做這個實驗,盡管對於現在的的科學技術能夠起到的推進作用很小。
卻能真正意義上的讓大唐知道了什麽叫做透過表象看本質。
再結合李泰所說的那句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從今以後,大唐人將不會再篤信真理。
各種天馬行空的猜想,各種違背常理的推測將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大家不再會將自古以來便怎麽樣怎麽樣掛在嘴邊,而是身體力行地去證明,這件事情究竟是對是錯。
這才是李泰做這個實驗真正意義上能起到的積極作用。
看著李泰依舊站在高台上滔滔不絕的講述,李讓也完全沒有打擾他的意思,反而豎起了耳朵開始傾聽。
他需要知道,李泰現在已經自學到了什麽程度。
如此,才好製定接下來針對他一個人的教學計劃。
沒錯,針對李泰一個人的教學計劃。
李讓答應了李世民到書院沉澱一段時間,但是這不代表他就要給幾十人授課。
他沒有那個精力,也懶得去教那麽多學子。
既然李泰是一顆好苗子,那他就隻需要教好李泰,再讓李泰代他授課就行。
這樣做,除了他會很輕鬆之外,還能將李泰用科學的名義拴在書院之中,弱化一部分他奪嫡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