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耀敏曆經兩朝,清正廉潔,一身傲骨。
對於太子的特殊關照,他隻用了一句話就將乖孫送上了出使的海船。
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禮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聖人已經給了君子的標準定義,其中有一項便是,有勇氣的人不畏懼困難,見義勇為,所以不懼。
賀崇食君王之祿,自當為君分憂。既是聖道門徒,當學聖人之風,當有君子風骨……
就如他賀耀敏一樣,持節出使,不懼烽火刀兵,許身家國,從不退縮。
這一點,殿中君臣無一人可以反駁。
因為賀老爺子真就是這樣的人,甚至這樣的人在國朝不是一兩位,禮部至少有大半的官員,爭著搶著願意冒著丟掉性命的風險,單騎遠行,持節出使。
在這些國之君子的眼中,這就是他們的使命,哪怕會因此犧牲在異國他鄉。
賈琮回家後,抱著妻兒將東宮發生的事完整的講了一遍。
“說句實在話,如果是讓我去,我很大可能是尋各種理由推脫。我不想當什麽君子,我隻想老婆孩子熱炕頭……”
聽著賈琮長歎短噓的感歎,黛玉隻是笑笑,沒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丈夫了。
“若琮哥兒不是君子,那國朝又有幾個君子呢?”
“魏老爺子是一位,賀公是一位,老師是一位,嶽父大人也是一位……呃,這麽一算,貌似國中君子有不少!”
這不算不知道,一算之下,賈琮的腦海中附和君子的熟人還真不少。
比如他的老師徐晉,明明已是國朝重臣,完全可以呆在京師繁華地享福,一年在京的時間卻總是不超過一月,基本上一直在各地巡視奔波,為他心中的大同世界努力著。
還有嶽父大人林相爺,明明是五世侯門江南望族,妻子更是國公嫡女,他自己也是探花出身,前途遠大,卻為了整頓鹽課,差點弄得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