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英公使館臨時代辦朱兆莘,在收到了劍橋大學發來的公函之後,再一次被嚇了一跳。
也不是朱兆莘少見多怪,主要是在現在這個國際之間交流主要靠寫信的年代裏,是不可能像後世那樣,在國內發幾封電子郵件,就能申請到國外的大學的。
陳慕武和歐洲通信一次,就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這樣的溝通頻率,完全不能和方便快捷的電子郵件相比。
民國時期留學的流程是,一個學生在完成高中或者大學的學業以後,或是家裏出錢,或是考了國家和省裏的官費留學項目。
拿到錢之後,他們就要選擇留學的目的地,或歐或美,或是生活費和學費最便宜的日本。
等他們乘船漂洋過海長途跋涉,到了留學的目的地之後,官費留學生會在中國駐當地使領館的教育官員協調下,進入到早就聯係好了的大學。
而自費留學生,則要憑借自己在國內取得的文憑,獲取當地大學的入學考試資格,通過考試之後就能被大學錄取。
即使這所的考試沒通過,還能再參加下一所大學的考試,反正歐美有的是大學,隻要你有錢,就總能找到學校就讀。
最不濟也能進入到專門為留學生開設的預科補習,這些個財政緊張的大學們,斷然不會拒絕一個上趕著給他們送錢的財神爺。
朱兆莘在駐英公使館擔任一等秘書多年,為無數名來英國留學的官私費留學生聯係過學校。
每次都是他跑東跑西,求爺爺告奶奶,才能最終完成這些事宜。
而今天,是他第一次看到有英國的大學會把邀請函送到公使館中,請他們代為邀請中國學生到英國來留學,而且居然還開出了一大筆獎學金。
送走來者之後,朱兆莘喊來相關的工作人員,讓他們立刻往國內發報,到外交部,到教育部,到上海兩路鐵路局,直到能找到這個叫做Chen Muwu的學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