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修斯”可謂是中文翻譯界的一個十分經典的錯誤,因為譯名極不規範而且廣為人知,在未來甚至都成為了一個典故,專門用來指代錯誤的譯名。
當然還有其他千奇百怪的被錯誤翻譯的譯名,比如說把“孫子”的英文名“Sun Tzu”翻譯成為“桑卒”等等。
隻不過這些錯誤的翻譯當中,能夠和“門修斯”並舉的,似乎也就隻有“指蔣為常”的那個例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把孟子“Mencius”翻譯成“門修斯”是北京大學的一個教授,而把“蔣某某”翻譯成“常某某”的,則是清華大學曆史係的副主任。
清華和北大不愧是相互之間始終存在競爭關係的中國兩所頂級大學,就連在經典的翻譯錯誤上麵也要爭上一爭,不能讓對方把自己比過去。
造成這種人名翻譯錯誤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外國人在晚清民國時期,試圖把方塊漢字拉丁化而創造出來的威妥瑪拚音,與中國常使用的漢語拚音之間的衝突。
學了注音符號和漢語拚音那幾代人,對之前所使用的威妥瑪拚音不太清楚和熟悉,所以才頻頻鬧笑話。
當然,威妥瑪拚音本身也不完備和自洽,經常出現一些同音不同字或者同字不同音的錯誤。
比如說“Chu”既可以代表姓氏“朱”,也可能是其他的姓氏,比如“瞿”或者“儲”。
而享譽世界的青島啤酒,前麵那個地名按照威妥瑪拚音規則轉寫之後是“Tsingtao”,正如同清華大學不是“QHU(QingHua University)”而是“THU(TsingHua University)”,青和清在此處都被轉寫成為了“Tsing”。
但是在另一個地名“青海”的翻譯上,所使用的卻不是“Tsinghai”,而是“Chinghai”。
不過就算是威妥瑪拚音可能會造成上述錯誤,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翻譯,應該為自己的錯誤所找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