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江胄原地複員,放棄了留在體製內,拾起了自己的生意。他們約好了,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各自奮鬥,相互支持。
江胄看中的,是文旅產業,把黃鶯公司留給村子裏的影視基地開發成了旅遊景點。他帶著袁媛走了國外一圈,回頭著手改造,園區裏做演出,做體驗,做遊戲,然後賣小吃,賣飲料簡餐,賣大學生們設計的有趣好用周邊產品。
別人都沒見過這個模式,說哪兒有景點不賣門票的,不看好。
然後到了第二年年底,江胄成了本市第五納稅大戶。
第一到第三都是國企。
第四納稅大戶,是北山紡織廠,人美元結算,沒得比。
江胄做成了景點之後,移交給了國家。他打算歇一歇,跟袁媛造個人。
造人成功之後,他又回頭繼續創業,這一次搞農家樂。
袁媛生完孩子,交給袁母帶,自己終於可以圓夢,回到校園讀書。從大學讀到博士畢業,也就花了五年,提前修完的學分。
也就是三年不到,江胄把“老班長農家樂”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還帶了一大班戰友複製同樣模式,許多跟他一樣回到社會之後無所適從的退伍兵們,紛紛來取經創業。江胄也從不藏私,傾囊相授。
說來也奇怪,他毫無保留地教會了別人自己的商業模式,卻沒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反而生意越來越好了。
袁媛拿到博士學位那天,許多教授到場了,王義教授親自給她撥的穗。老人家親切地對袁媛說:“袁媛,你是我最驕傲的學生!”
江胄送給她一大捧花,新鮮還帶著露水那種。
他說:“袁媛,你大膽往前走,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我會一直陪著你。”
袁媛驕傲地翹起鼻子:“那必須的!”
……
他們就這麽互相陪伴著,走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