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軍十萬的消息,終於在京師之內引起了轟動。
任誰都沒想到,新皇帝竟有如此魄力與手段,揮揮手便要裁撤十萬大軍。
曆史之上,多聽聞帝王擴軍,而鮮有裁軍之舉。
於是乎,一些文官認為“文治”時代即將開啟,紛紛上表,稱頌皇上乃是英明之主。
戶部尚書鬱新笑眯眯地喝著茶,對戶部主事夏元吉說道:“皇上此舉,實在是高。”
夏元吉拱手道:“鬱大人,看來今年戶部可省下不少錢糧。往日裏勳貴強勢,太祖又給予關切,兵部雖有節製之權,卻無節製之實,加之軍冊皆在五軍都督府,他們報多少,戶部便要撥付多少軍士錢糧,眼下皇上動作,可謂大善。”
鬱新輕鬆地喝了一口茶,輕鬆地說道:“可不是,騎兵每月糧食兩石,尋常士兵每月糧食一石,僅是糧餉,京師便耗費尤重。削減十萬兵,每年可節省糧食三百六十萬石。如今入夏,雨季頗多,河堤修繕,災情救援,都需要錢糧啊……”
“戶部之事,難啊。”
夏元吉打趣道。
鬱新嗬嗬笑道:“維喆啊,可要多多擔負起來,戶部之事,還需你多費點心。”
夏元吉,字維喆。
夏元吉凝重地點了點頭,看著有些老態的鬱新,緩緩說道:“裁軍之事,是否與召燕王入京有關?”
鬱新眼神中閃過一道精芒,旋即嗬嗬笑了一聲,道:“我們這位皇上,屬實不一般啊。你聽聞消息沒有,解縉已然進入翰林院。”
“已是聽聞,解縉在太祖時期,雖輕浮狂傲,屬實是一正直之人,為民請命,錚錚直言,這樣的人在皇上身邊,是一件好事。”
夏元吉不吝讚賞。
鬱新起身,走到夏元吉身前,道:“說來奇怪,皇上身為太子時,齊泰、黃子澄便是東宮之人,如今皇上禦極,齊泰依舊是兵部侍郎,黃子澄依舊是翰林院修撰,近臣並無升遷之舉,反而是解縉……有些不尋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