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外,鐵道之外。
一個個威武雄壯的京軍軍士身穿盔甲,手持長槍傲然而立,守衛在鐵道圍欄之外。
十步一軍士,一直至六十裏開外的通州。
解縉、楊士奇等內閣大臣,徐輝祖、李堅、楊榮等大臣,鄭和、朱能、駱冠英包括毛舟泰等新銳也被招來,自然少不了國子監匠學院的重要人物,周昌、沈達道等人。
至於郭嘉樂、宋斷斷、於謙等人,早已在通州等待。
周昌介紹道:“皇上,諸位,此番實驗是長度為六十裏的線路電傳輸。按照新的度量衡,使用一百米銅線合計六百個,銅線結合處都經國子監檢驗,並將線路埋在地下十厘米至十五厘米的深度,實驗時間定為午時整,以國子監擒縱器式擺動鍾表來計算,是為十二點整。”
“隻不過眼下鍾表的小型化尚未完成,他們以大致午時為準,距離測試開始,尚有半個時辰。在這之前,郭嘉樂帶人完成了十五丈距離電能傳輸,臣以為具備了六十裏長度測試的條件。考慮到測試成功,臣命人鋪設了兩條線路,分別設置發電端與指針端……”
朱允炆看著眼前小台子上擺放的儀器,滿意地點了點頭:“關於郭嘉樂設想二十六條線路的構思,國子監還需要仔細考慮清楚,最好是選擇一條線路傳輸所有信息,銅線可不好弄,幾千裏的距離耗費的銅不在少數,經不起浪費。”
周昌連忙表示:“匠學院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有人提出指針晃動幅度不同代表不同拚音字母,還有人提出以達到固定刻度的次數來記錄信息。目前這個問題尚在討論與設計之中。”
朱允炆笑了。
繼續研究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類似摩斯碼的東西。
大明人根本就不缺少智慧,他們缺少的是機會、是環境。
曆史沒有給他們科研的環境,我來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