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的研究沒有盡頭,因為他們越深入研究,越感覺到未知存在,滿世界都有疑惑,想要格物以求大道。
可二炮局不一樣,他們的主體是匠人,而這些匠人絕大部分又是不會讀寫文章的人,他們在思維上無法和國子監的監生一樣,當走到火藥的盡頭之後,他們會陷入恐懼,陷入不安,忍不住會猜測朝廷會不會取締二炮局,他們會不會淪落為無用之人。
朱允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來到這裏,並告訴了他們二炮局與國同休,給他們確定自信與目標。
話是如此,可若始終找不到出路,二炮局的研究將會陷入停滯。
麵對陶增光、胡元澄等人切盼的目光,朱允炆給了他們一個方向:“國子監的化學院、匠學院裏有火器的未來。二炮局需要選出一批骨幹前往國子監深造,學習並掌握最新的學問,唯有如此,才能打開新火器的大門。”
陶增光等人欣然答應。
如今國子監成為了天下學問的匯聚之地,想要不落伍,隻能參與進去。
湯不平走了過來,將一份文書呈了過去,對朱允炆稟告道:“袁嶽大軍在烏斯藏送來了加急文書。”
朱允炆接過文書,吩咐回宮。
在鑾駕中,朱允炆看到了烏斯藏的被迫歸順。
袁嶽大軍在打下昌都之後,便一路清掃,消滅了大小領主三十二個,最終占據林芝,窺視拉薩。帕竹選擇了臣服,一幹尚師也帶領眾僧歸順。
麵對裝備了火器的明軍,烏斯藏地方領主根本不是任何對手,再多的反抗,也隻不過是多了一些屍體。
按照那裏的習俗,連埋都不需要埋了。
陳誠作為使臣,代表大明與烏斯藏帕竹政權、一幹尚師談判,最終達成協議:
袁嶽遵旨意置烏斯藏都司,設烏斯藏衛、林芝所、昌都所、芒康所等,烏斯藏衛營地設在布達拉宮十五裏外的寺廟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