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經幾個月的準備之後,竹紙終於造出來了。
蘇南村敲鑼打鼓,搞得比過年還要熱鬧。
私塾的老師還是蘇硯,不過考慮到蘇硯有時候要處理村子裏的事,便讓顧婧雅也兼任了教師。
雖然顧婧雅的綜合知識不如蘇硯,但是她好歹也是在讀的醫學博士,教這些個孩子綽綽有餘了。
尋常的私塾先生,一般就是寫幾個字,教會學生寫,讀,便行了。
學生認不過來時,便口述一段文章,讓孩子們搖頭晃腦的背。
以後很多人,把文章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卻還不知道字是哪些個字,更不知道文章的意思是什麽。
古代的教育便是這樣參差不齊。
可是,對於蘇南村的孩子和家長來說,卻一點也不在意。
能夠有書讀,他們便已經感恩戴德了。
更何況蘇硯帶著他們花了那麽多時間,還造出了紙。
早前在私塾裏,都是先生寫了之後,學生隨便找些什麽東西記下,回去慢慢寫。
有的家庭會湊錢給孩子買幾份竹簡,有的家長則是自己給孩子做竹簡。
當然肯定是沒有賣的好了。
可比起那些連竹簡都用不起的孩子,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城裏的孩子倒幾乎都是用竹簡的居多,一些有錢些的家庭才能用上紙。
可誰能想到,現如今,蘇南村的孩子也能用上紙了。
當晾紙收起來的那天,一些家長看著微微泛黃當幹淨整潔的紙張,眼淚都掉下來了。
“買這些紙,得花去多少錢啊,可現在族長居然帶領我們自己就把紙做出來了,咱的娃也能用上這麽好的紙了。”
李玉蓮聽到眾人都在誇讚自家相公,心裏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
“隻是不知道相公又跑哪裏去了,早早起來便挎著籃子扛著鋤頭出去了。”
後山一小山坡上,蘇硯找了處合適的地方,便掄起鋤頭挖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