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娶了吳夫人,穩住了益州上層集團。同時,鑄直百錢,開辦官市,穩定物價,恢複生產,很快鞏固了統治。
劉禪和劉環九歲生辰,劉備借此名義,要準備為二人大辦生辰,宴請臣屬。
劉環也不介意分毫,借此放出話來,自己被白色荷花所吸引,異常欣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借而非常喜歡所有白色的花朵,希望能收集各式各樣白色花朵,最為特殊,自己最沒有見過白色花朵最為喜歡,另外如果不是這個季節所開花朵,最好附上種植方法。
畢竟是借助劉禪與劉環生日宴的名義,劉環的話很快在將要送禮的人中傳開,同時傳開的還有那句“出淤泥而不染,著清蓮而不妖。”
君子佩戴荷花樣式的配飾一時竟然因為這一句話而蔚然成風。
劉備也不介意小兒女提出的小要求被傳出。益州和荊州官場各個察言觀色,看到劉備對此放縱的態度,考慮到劉備膝下薄弱,紛紛絞盡腦汁,想著出彩的辦法。
原來,阿環想到後世有說法,棉花在三國時期就可能就已經隨著商路的開拓,在西北和南方有了傳入影子。
西南的主要從印度走陸路經過緬甸傳入,傳入後,因為南方地區潮濕多雨,氣候相對濕潤,棉花這種吸濕性較好的材料在南疆地區被廣泛應用。
但同時,一方麵因為戰爭的閉塞,一方麵因為當時人民有著木棉花這種禦寒物品,並在我國的南方有廣泛種植,官宦世家滿足於木棉花的保暖,對於更易紡織的棉花沒有多麽渴望,所以棉花一直隻是在少量的地區種植。
世家有著暖爐、炭火、虎皮和貂裘等各式各樣的保暖措施,如何能看到底層的窘迫,因著木棉紡織不易,普通農人是萬萬用不起的,大多以劣質的羊皮或者狗皮禦寒,甚至冬天就不出門。
少量的棉花植株到達國內,也隻被一小撮人所知,而且製作方法樸素甚至簡陋,保暖效果並不如後世誇張,根本推廣不開。也就是說此時益州的雲南郡也就是後來的雲南地區應該已經有了棉花的影子,但並未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