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所到騎手皆大喝回應,一時間郡主儀衛亮白精致造價不菲的護身罩甲、銅簧腰帶。應聲而落,砸在地板上發出響亮的金屬共鳴。
禁軍們唰的一聲拿匕首滑落自己的山文甲和護心鏡。而虎賁勇士也不甘示弱,他們扯掉自己滿身的用鐵鱗片和鋼絲串成的劄甲。扔掉如炮彈般沉重的帶擺鐵盔,甚至有人怒吼著赤膊上陣。
所有人都咬著牙,惡狠狠地緊盯著,不遠之處的兩百人薙刀隊。
指揮官下如此的命令,讓整隊的重騎兵變成輕騎兵的用意,大家都明白。這是要和匪寇的反騎兵環陣,決一死戰了。
他們和敵人酣戰的這一個時辰當中。這支薙刀隊,不去攻擊守護郡主的虎賁大隊,而是專門追著他們跑切割了騎兵隊和本陣的聯係。他們掩護剩餘的兩百多人,攻擊虎賁大隊的陣型。可謂是伯生帶著的騎兵中最為頭疼的對手。
伯生再三地想繞開這個專砍馬腿的部隊,去支援虎賁率卻都失敗了。
眼看著虎賁大隊行進終止,再次陷入了重重的包圍,已經穿插了數回的騎兵體力見底。
伯生知道不擊潰這支纏人的薙刀隊大隊,東華郡主隨時會身處險境。隻有解放騎手的攻擊能力,改重騎為輕騎才有體力有機會殺退他們。
但解放騎手,讓士兵擺脫悶熱和負重煎熬的代價,必定是即將到來的巨大傷亡,每個身經百戰的戰士心中都清楚。
然而伯生作為指揮官是幸運的,因為不是任何一支明朝的部隊,都具備這種為主犧牲的覺悟和信仰。
他手下寥寥三十八人,卻所屬三支部隊。他們的鎧甲花花綠綠,沒有一點整齊劃一的紀律感。
但是所有的明朝士兵,如果知道今天的故事,都應該記住這三支光榮部隊的名字以他們為榜樣,他們是:
大明上十二衛虎賁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