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養吏在於學室,自商君定下養吏之法,至今已有數百年,秦也自關東一隅之地,鯨吞天下,時至今日,商君之法,已不足以養天下之吏,關中輸吏,已捉襟見肘,長此以往下去,吏無良吏,法無良法,於國乃大患!
然,天下之士何其多也?何故無吏?
概因學室故步自封,自絕於天下,而天下士不為大秦所用也!
入學室者,良吏之子,亦或者戰功舉薦,何其難也?
臣之見,開放天下學室,已擇試題考校百家弟子,擇優取吏,如此,此弊病可解!”騰沉聲開口。
很顯然,這就是趙泗和騰之前談過的問題。
大秦不是缺吏,是缺合格的吏,大秦的學室製度培養範圍太小了,圈地自萌已經不能滿足諾大的天下,而偏偏大秦又需要很多吏員,因此,不打破學室製度的前提之下,隻能悶著頭通過地方舉薦征辟等方式來選吏,以至於吏員素質飛速降低,良萎不齊。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清楚,大秦良吏不夠,聰明點的人都能夠看出來,基本上每年關中都在往天下輸送秦吏,沒有一點遮掩。
隻是,沒人敢提……
何也?
學室製度和軍功爵一般,是大秦的根本之法。
一個兩個關中吏算不得什麽,一群呢?
這種世代傳承之吏,對於大秦來說就是良家子,而且因為大秦擴張的速度太快,供不應求的原因,因此關中秦吏並未出現大規模腐壞,人家又功勞,有苦勞,還有能力,你從這個地方動刀子?
更不必說,學室製度幾乎和法家捆綁起來了。
李斯的最大擁躉就是關中老吏,關中傳家老吏是典型的商鞅法的受益者,因此他們也會自發的擁護繼承商鞅誌向之人。
譬如……李斯。
最大的基層統治組織加三公之首,能看出來問題所在的聰明人不會去貿然嚐試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