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武四十二年冬,十月初七。
北京的第一場冬雪落下,立馬就讓這座百萬人的城市拉下幾成熱鬧,街麵上一片白色,望之就讓人心驚。
祝大旗哈著氣,拉著板車,不急不緩地向著街道深處而去,待至一處大雜院時,瞥了一眼門牌號,這才喊道:
“煤到了,定煤的來領咯!”
院中著破舊襖子的孩子們紛紛回家,喊著家裏的父母。
瞬間,裹著大襖子的婦女們紛紛張望著。
“趙大虎家,五百塊煤!”
不一會兒,一個穿著花襖,戴著發巾的三十來歲的婦人,扭著大胯就走了出來。
“好嘞!”女人應了一聲,招呼著幾個兒子:“你們幾個兔崽子快去搬煤,換上套袖呀——”
一邊說著,她從懷中掏出了一塊銀圓,以及五枚銀毫。
蜂窩煤,三文一塊。
祝大旗瞥了一眼冊子,見著沒人了,就帶著空車回去了。
幾分鍾後,背著家夥什兒,幾個黑黢黢的漢子,各自帶著一個大圓篩子,一個花盆和一根棍子,不停地吆喝:“有要梅秋兒(煤球)地麽。”
“搖球的,我家要!”
“我家也要!”
“正趕了巧,我也是!”
幾個搖煤球的,立馬露出了黃牙而來。
緊接著,大雜院就熱鬧了。
漢子先將煤粉與黃土首先要按比例和為煤泥,再撒煤末,然後在其門口,直接攤成三厘米厚的大煤餅。
晾一晾後,便用煤鏟切成小方塊,做成煤繭兒,然後再撒上煤末,放筐裏篩,筐底拴一個瓦盆,像搖元宵一樣搖。
小孩子一個個蹲在門口看著入神。
半個時辰一過,一戶人家就搖了三五百個煤球,堆放在門口。
然後他又出沒到了另一戶人家。
煤粉才一文一斤,蜂窩煤一塊就得三文,做成煤球,隻有其一半的成本。
自然,大家夥用腳投票,用起了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