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名人傳記叢書:玄奘

死即涅槃

字體:16+-

帶著幾分傷感,玄奘告別了佛陀的故鄉,經過一片曠野荒林,向東行二百裏,就到了當年釋迦牟尼偷偷剃發的地方——藍摩國。

這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國家,境內有一座阿育王建的塔,據說當年釋迦牟尼親自提刀,在那裏割斷了自己的頭發,他還在那裏把自己的寶衣、髻珠等換成了鹿皮,然後讓隨從回去稟報父王說:“早晚別離,世之常事,恒聚一起,豈可得乎?”然後就開始了到各處山林求師訪道的生活。

城東南有一座寶塔,據說是藍摩國王為了供奉釋迦牟尼的舍利所建的。塔旁就是傳說中的“龍池”,說是有龍經常化為人形,圍繞著塔念經,還向佛祖獻花。後來有僧侶陸續從各地前來參拜,卻在此看見過一隻野象,野象用它的長鼻子卷著鮮花獻到佛前供養,它還用象牙割草,用長鼻子噴水,在場的人無不稱奇。其中有一個僧侶感慨地說:“大象雖是野獸,卻懂得拜佛供佛,還懂得為佛清潔環境,我們是佛門弟子,怎能坐視不管?”於是他就自己一個人留下來,搭一間小屋幹起活來,非常勤快地栽花種果,鄰近各國的人都紛紛捐款,在池旁建了一座寺廟,由那位僧侶擔任住持,由剛剃度受戒的沙彌管理諸項雜務,而後代代相傳,香火不斷。

離開藍摩國,玄奘穿過一片森林,避過山牛野象和土匪強盜,終於抵達了釋迦牟尼寂滅的地方。

所謂“寂滅”,相當於“圓寂”、“涅槃”。涅槃本意是熄滅,永離諸趣,進入不生不滅之門。凡人不論聖賢與否皆難免一死,但對佛祖菩薩而言,死去的隻是他的肉身,至於他的本性本體則不生不滅。所以他們的死叫做“涅槃”。要討論關於涅槃的問題,就必然涉及一些佛教的基本論點。佛教承認印度原來盛行的“輪回”觀念,肯定人生在世是件很苦的事。苦是來自各種欲念,如果人能夠摒除一切欲念,就能夠進入一種恬靜不亂的境界,這就是涅槃的境界。人如果通過修行達到涅槃,那麽他死後就可以不必再入輪回,而是進入不生不滅的境地。如果死前就修成涅槃,因為惑業已盡,身體還在,所以叫做“有餘涅槃”。至於死亡,小乘佛教認為是“身”與“智”永亡;大乘佛教則認為一切眾生成佛,無所謂實滅,意識全體究意滅盡與否是無法斷言的,所以死是“息幻歸真”。不管是身智永亡,還是息幻歸真,都能進入“無餘涅槃”至完至全的境界。但佛教嚴禁人為地將死期提早以便登無餘涅槃的彼岸。一般佛教僧侶去世被稱為“涅槃”或“圓寂”,就是“歸真返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