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建立初始,因為天下初定,諸事草創,各類典章製度都來不及製定,所以襲用秦代的曆法,也就是《顓頊曆》。以亥月——也就是後來所說的陰曆十月——為“正”。
從秦始皇當政至漢武帝元封(前110―前105 年)年間,曆經一百餘年,誤差積累已很明顯,出現朔晦月見等實際月象超前曆譜的現象。
曆法的錯亂,不僅不利於民眾的生產、生活,而且有損代行天道的天子的威望。所以,要求改正朔的呼聲愈來愈高。
於是,在元封七年(前104 年),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和太史令司馬遷上書漢武帝:“現行的曆法紀年都已壞廢,與實際的天道運行不符,應當更改正朔。”
漢武帝自然對這件事情很是看重。於是,召見了他們。
“皇上,曆法必須改了,顓頊曆本來與實際月份就有誤差,現在從秦始皇到如今已百餘年,如不更改,差距隻會越來越大,這樣對農業生產也不利。”
提到農業生產,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馬上嚴肅起來,便問:“朕問你,顓頊曆為何誤差大?”
“回皇上,因為秦始皇時候的顓頊曆是以十月為歲首,這與春夏秋冬不太相符,微臣以為應以正月為歲首,這樣與季節才相符合,與季節相符的曆法方適用於農業。皇上不是要大力發展農桑嗎?那就必須有正確的曆法。”
“好,講下去!”漢武帝的一雙大眼興奮得閃閃發光。
“皇上,為了使曆法與季節相扣,微臣還建議將二十四節氣扣上。”
“那該如何做呢?”漢武帝追問。
司馬遷回道:“春、夏、秋、冬四季,應從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開始,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應固定在二、五、八、十一月之中。”
“好。”漢武帝站了起來讚道,“愛卿還有什麽好的建議,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