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一讀就懂的黃帝內經

膈第六十八

字體:16+-

黃帝問道:“我已經很清楚了那些因為氣機在上部鬱結,吃完就吐的上膈症。但對於因蟲在下部積聚,吃完一天後才吐的下膈症,我還不太明白其中的緣由,希望你能詳細解釋一下。”

岐伯回答道:“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情緒控製不佳,飲食過量,以及對氣候變化的不適應,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腸道裏積聚了寒涼的汁液。這種寒冷環境使得腸道寄生蟲聚集在一起,它們在下脘部位積聚,導致腸胃擴張,阻礙了正常的衛氣運行,也讓邪氣有了停留的機會。吃飯時,寄生蟲被食物的氣味吸引,上行覓食,下脘部位就變得空虛,邪氣便趁機侵入並滯留。時間一長,就會形成癰腫。由於腸道內部的癰腫,腸管變得狹窄,食物無法正常通過,所以吃完一天後還會吐出來。如果癰腫發生在下脘內部,疼痛會比較深;如果發生在下脘外部,疼痛則較淺,同時癰腫部位的皮膚會發熱。”

黃帝又問:“那我們該如何用針刺來治療呢?”

岐伯說:“我們可以先輕輕按摩癰腫部位,觀察它的大小和病氣的發展情況。然後,先在癰腫四周進行淺刺,再逐漸深入。這樣反複針刺,但不要超過三次。針刺的深淺要根據病位的深度來決定。針刺後,還需要用熨法來幫助熱氣深入到體內。隻要陽氣能慢慢溫暖並暢通病處,邪氣就會逐漸消退,內癰也會慢慢消散。在治療過程中,病人還需要適當地調養身心,保持清心寡欲的狀態來恢複元氣。同時,可以服用一些鹹苦的藥物來軟化並消散積聚的食物和蟲體,幫助食物向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