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集外集

一九二四年

字體:16+-

“說不出”

看客在戲台下喝倒采,食客在膳堂裏發標,伶人廚子,無嘴可開,隻能怪自己沒本領。但若看客開口一唱戲,食客動手一做菜,可就難說了。

所以,我以為批評家最平穩的是不要兼做創作。假如提起一支屠城的筆,掃**了文壇上一切野草,那自然是快意的。但掃**之後,倘以為天下已沒有詩,就動手來創作,便每不免做出這樣的東西來:

宇宙之廣大呀,我說不出;

父母之恩呀,我說不出;

愛人的愛呀,我說不出。

阿呀阿呀,我說不出!

這樣的詩,當然是好的,——倘就批評家的創作而言。太上老君的《道德》五千言,開頭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其實也就是一個“說不出”,所以這三個字,也就替得五千言。

嗚呼,“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語絲》第一號。)

記“楊樹達”君的襲來

今天早晨,其實時候是大約已經不早了。我還睡著,女工將我叫了醒來,說:“有一個師範大學的楊先生,楊樹達,要來見你。”我雖然還不大清醒,但立刻知道是楊遇夫君,他名樹達,曾經因為邀我講書的事,訪過我一次的。我一麵起來,一麵對女工說:“略等一等,就請罷。”

我起來看鍾,是九點二十分。女工也就請客去了。不久,他就進來,但我一看很愕然,因為他並非我所熟識的楊樹達君,他是一個方臉,淡赭色臉皮,大眼睛長眼梢,中等身材的二十多歲的學生風的青年。他穿著一件藏青色的愛國布(?)長衫,時式的大袖子。手上拿一頂很新的淡灰色中折帽,白的圍帶;還有一個采色鉛筆的匾匣,但聽那搖動的聲音,裏麵最多不過是兩支很短的鉛筆。

“你是誰?”我詫異的問,疑心先前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