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燕山夜話

珍愛幼小的心靈

字體:16+-

孩子們的心靈是多麽純潔可愛啊!當你走到一群天真爛熳的兒童中間去,聽他們唱一曲兒歌,看他們做一節遊戲,你馬上會覺得心曠神怡,忽然又年輕了似的。不管古人有什麽“性善”和“性惡”的爭論,我們看到今天生活在社會主義製度下的兒童,對於春秋戰國時代的荀子認為“人性皆惡”的意見是不能讚同的;對於孟子說的“人生皆有善性”的意見卻應該表示基本上讚同。

但是,正因為兒童們的心靈是最純真的,我們就特別應該加倍珍愛,好好地注意培養,使他們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晉代的傅玄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已經是人人熟悉的成語了。用現在的語言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無非是表明社會環境對於兒童的心靈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經,想要使兒童長大成人以後,成為什麽樣的人才,就要看我們給予兒童們以什麽樣的教育和培養得如何。

影響兒童發展的社會環境,從總的方麵說就是社會政治製度,從具體的關係來說就和家庭、學校等各方麵都很密切。父母、老師、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鄰居等人,隻要同孩子經常接觸,就都必然給予兒童以不同程度的影響。越是年紀小的受影響越深,一直影響到他們成年以後的思想作風和生活習慣;由最初開始知道愛和憎,到後來形成了自己的性格。這個過程是極其複雜的。

為了使孩子能夠受到較好的影響,古代的人就已經很注意選擇生活的環境,如果環境不好有時就得搬家。孟子的母親“三遷其居”,用我們現在眼光看去,雖然可以做種種評論,但是她所以不得不搬家三次,畢竟是因為她要給孟子尋找她認為好的環境,這個母親的心理倒是不難理解的。

事實證明,孟子的母親很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據漢代韓嬰在《韓詩外傳》中的記載:“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殺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這個故事也是許多人早已熟悉的。還有曾子的妻子,同樣因為無意中說了一句哄騙孩子的話,曾子就特地殺了一口豬,表示不欺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