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傅斯年論詩經

《詩三百》之文辭

字體:16+-

我們在論《詩三百》之美文以前,應當破除兩個主觀。這兩個主觀者,第一,以詞人之詩評析三百篇,而忘了《詩三百》是自山謠野歌以至朝廷會享用的樂章集,本是些為歌而作,為樂而設的,本不是做來“改罷自長吟”的,譬如《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這真是太原始的詩了。然如我們想到這不是閉戶而歌,而是田野中所聞之聲。當天日晴和,山川明朗的時候,女子結群采掇芣苢,隨采隨歌,作這和聲。則這樣章節自有他的激越之音,不可僅以平鋪直敘看做它是詩歌之“原形質”了。又如《蘀兮》:

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這也太尋常了。然如假想這是一群人中士女雜坐,一唱眾和之聲,則這一歌也自有他的興發處。如果我們不認識這一層,一律以後來詩人做詩的標準衡量他們,必把這事情看得差了。第二個主觀是把後人詩中藝術之細密,去遮沒了《詩三百》中摯情之直敘。詩人斤斤於藝術之細,本已類似一種衰落的趨勢。抒情詩之最盛者,每在無名詩人;而敘事詩之發揚蹈厲,每由甚粗而不失大體之藝術。後人做詩,雖刻畫得極細,意匠曲折得多,然刻畫即失自然,而情意曲折便非詭化(Sophisticated)的人不能領悟,非人情之直率者。如: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又如:

爰采唐矣,沫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薑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