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有十萬人會永遠記得這個日子。這十萬人是武陵縣的市民,“武陵”這個名詞,差不多念過兩頁線裝書的人,對它不會怎樣陌生,陶淵明那篇《桃花源記》,老早就介紹過了。雖然那時的武陵郡治,不是現在的縣址,但這個武陵郡變成武陵縣,曆史上是這樣一貫下來的,讀者也許為了這緣故,高興翻一翻手邊的地圖,武陵縣在哪裏?然而華南各省找不到,華中華北各省也找不到,甚至邊省地圖裏更找不到,莫非編地圖的先生把它遺漏了?不是!它這名字有三十多年不用了,它現在承襲了它哥哥的名字,叫常德。它父親呢?是湖南。原來常德府武陵縣,民國紀元前是同城而治的,民國廢府,把武陵這個名字收起來,用了常德。這裏為什麽稱常德市民為武陵市民呢?這是我私人的敬仰,願意恭稱他們這一個古號,因為自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以後,他們那座城池的表現,大可以認為是武德的山陵。老虎在武陵上叫嘯,字麵上也透著威風,你說句武陵虎嘯,在方塊字的特殊作用平仄方麵會念得響亮而上口些。不然,改叫常德虎嘯,你不覺得有點兒口上差勁嗎?可是“虎嘯”兩字,又作何解,那你別忙,這個故事會告訴你的,這十萬市民永遠記得這個日子,也就是為了虎嘯。那麽,這老虎是特別大了,這嘯聲可以讓十萬人聽到。不,全中國人可以聽到,全世界人也可以聽到。但他不是一隻老虎,是八千五百二十九隻老虎。你聽了會驚訝地說:這樣多老虎?好大一個場麵,那我還得笑著告訴你,他不真是老虎,是人,所以我用一個“他”字。他不是平常的人,是國軍七十四軍五十七師的全體官兵。你也許是個現代第一流的考據家,必然又得問一聲,人就是人,五十七師就是五十七師,為什麽稱他們作老虎?我說:那是人家的另一種番號,五十七師的代字另稱“虎賁”。我怕你打破沙鍋問到底,幹脆我再告訴你,書經牧誓上,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賁”字和“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