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寅恪文集

第叁期002

字體:16+-

寅恪案,玉書所見牧齋致玉繩書,當是牧齋於崇禎十四年九月玉繩再相至北京以後,及得周彝仲書以前所作。其欲玉繩薦起馮振鷺,乃陰為己身再起之預備。蓋牧齋與振鷺在當時雖為對立之黨派,然若思陵能統一並用,則馮氏得起,己身亦可同進矣。茲姑不論其此時之用心如何,但其以易經坤彖「含弘光大」之義為說,實亦牧齋於明末南都時所持之政見也。頗疑朱由崧之「一年天子小朝廷」(見有學集捌長幹塔光詩集「一年」七律。)其以「弘光」為年號者,固出於此,而擬此「弘光」之號,即采自牧齋之意。殆欲以含弘光大,統一並用,標榜當時政策之故歟?關於牧齋致玉繩此書,尚有可注意者二事。一為牧齋稱譽玉繩,連舉北宋宰相司馬光寇準王旦韓琦四人以相比儗,足見牧齋用典適切,非儉腹者可及。然亦由其熟玩東都事略之故。牧齋於王偁之書,曾有一段因緣,觀初學集捌伍「書東都事略後」及有學集肆陸「跋東都事略」並同書叁壹「族孫嗣美合葬墓誌銘」等可知也。二為前論「有美詩」謂黃梨洲雖與牧齋交誼篤摯,然時有譏刺之語,殊不可解。意者太衝於閹黨有殺父之仇,其見解絕異於牧齋之「含弘光大」。牧齋歿後廿一年,梨洲遊蘇州,目覩舊朝黨家之淪落,乃知實由受之追恨玉書泄其密書所致,因遂於疇昔夙好之人,不惜為不滿之辭耶?

至玉繩之再相,頗由東林推動之故。此事今不能詳述,亦不必詳述。但舊籍中有關於周延儒再相,侯恂與有力焉一節,茲錄於下。其正確之性質,尚待考實。唯以其與後論侯恂方域父子及左良玉事牽涉,故並附及之,以備參究。

文秉烈皇小識柒崇禎十年辛巳條雲:

召予告大學士周延儒於家。先是閣臣雖內外兼用,鮮有當聖意者。眾推宜興頗有機巧,或能仰副,而聖意亦及之。於是庶吉士張溥,禮部員外郎吳昌時為之經營,涿州馮銓,河南侯恂,桐城阮大铖(寅恪案,「桐城」當作「懷寧」。此誤。)等分任一股,每股銀萬金,共費六萬兩,始得再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