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寅恪文集

讀吳其昌撰梁啟超傳書後

字體:16+-

任公先生歿將二十年,其弟子吳子馨君其昌,始撰此傳。其書未成,僅至戊戌政變,而子馨嘔血死。傷哉!任公先生高文博學,近世所罕見。然論者每惜其與中國五十年腐惡之政治不能絕緣,以為先生之不幸。是說也,餘竊疑之。嚐讀元明舊史,見劉藏春姚逃虛皆以世外閑身而與人家國事。況先生少為儒家之學,本董生國身通一之旨,慕伊尹天民先覺之任,其不能與當時腐惡之政治絕緣,勢不得不然。憶洪憲稱帝之日,餘適旅居舊都,其時頌美袁氏功德者,極醜怪之奇觀。深感廉恥道盡,至為痛心。至如國體之為君主抑或民主,則尚為其次者。迨先生「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出,摧陷廓清,如撥雲霧而覩青天。然則先生不能與近世政治絕緣者,實有不獲已之故。此則中國之不幸,非獨先生之不幸也。又何病焉?

子馨此書,敍戊戌政變,多取材於先生自撰之戊戌政變記。此記先生作於情感憤激之時,所言不盡實錄。子馨撰此傳時,亦為一時之情感所動**。故此傳中關於戊戌政變之記述,猶有待於他日之考訂增改者也。

夫戊戌政變已大書深刻於舊朝晚季之史乘,其一時之成敗是非,天下後世,自有公論,茲不必言。惟先生至長沙主講時務學堂之始末,則關係先世之舊聞,不得不補敍於此,並明當時之言變法者,蓋有不同之二源,未可混一論之也。鹹豐之世,先祖亦應進士舉,居京師。親見圓明園幹霄之火,痛哭南歸。其後治軍治民,益知中國舊法之不可不變。後交湘陰郭筠仙侍郎嵩燾,極相傾服,許為孤忠閎識。先君亦從郭公論文論學,而郭公者,亦頌美西法,當時士大夫目為漢奸國賊,群欲得殺之而甘心者也。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學,附會孔子改製以言變法。其與曆驗世務欲借鏡西國以變神州舊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見義烏朱鼎甫先生一新「無邪堂答問」駁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說,深以為然。據是可知餘家之主變法,其思想源流之所在矣。新會先生居長沙時,餘隨宦巡署,時方童稚,懵無知識。後遊學歸國,而先君晚歲多病,未敢以舊事為問。丁醜春,餘偶遊故宮博物院,見清德宗所閱舊書中,有時務學堂章程一冊,上有燭燼及油汙之跡,蓋崇陵乙夜披覽之餘所遺留者也。歸寓舉以奉告先君,先君因言聘新會至長沙主講時務學堂本末。先是嘉應黃公度丈遵憲,力薦南海先生於先祖,請聘其主講時務學堂。先祖以此詢之先君,先君對以曾見新會之文,其所論說,似勝於其師,不如舍康而聘梁。先祖許之。因聘新會至長沙。新會主講時務學堂不久,多患發熱病,其所評學生文卷,辭意未甚偏激,不過有開議會等說而已。惟隨來助教韓君之評語,頗涉民族革命之意。諸生家屬中有與長沙王益吾祭酒先謙相與往還者。葵園先生見之,因得挾以詆訾新政。韓君因是解職。未幾新會亦去長沙。此新會主講時務學堂之本末,而其所以至長沙者,實由先君之特薦。其後先君坐「招引奸邪」鐫職,亦有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