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答書,承布之《晨報》“思辨”[專欄],弟已見過。稍錯落幾字,亦無關宏旨。頃奉惠書,敬悉尊意亦複印可。昨宰平過此,謂西人哲學一詞,本為知識的。而弟以中國學問為哲學,卻主張知識與修養一致。此恐為治西洋哲學者所不許。何若不用哲學之名詞為得,雲雲。弟以此問題,要詳細討論,便極麻煩。若扼要而談,亦自易易。數年前,吾兄似嚐言,於宗教哲學外,宜有一種東西,非宗教、非哲學,而亦兼此二者之性質。弟當時曾佩服兄之此說。以為東方學問,當屬此類。然最後卒不讚同。蓋以為學術隻宜分科哲兩途。孔德謂哲學興而宗教便成過去。此說甚是。至謂科學興而哲學便成過去,此則無理。關於本體之參究,當屬諸學問,而無可屬諸宗教。此不待煩言而解。本體論,既是學問的,非宗教的,而科學確不能奪取此一片領土。則哲學終當與科學對立。此又不待煩言而解。弟堅決主張劃分科哲領域。科學假定外界獨存,故理在外物。而窮理必用純客觀的方法,故是知識的學問。哲學通宇宙、生命、真理、知能,而為一,(知能解見前答兄信。)本無內外,故道在反躬。(《記》曰,不能反躬,天理滅矣。此義深嚴。)非實踐無由證見,故是修養的學問。如此說來,則不必於哲學外,另立一種非宗教非哲學的名目。分類貴簡而能賅。毋取過為煩瑣。宰平謂西人形而上學,亦是知識的,與中國人修養的學問畢竟不類,如何可通稱哲學?弟以為哲學之領域,既經劃定,即以本體論為其領域。而中西人對於本體底參究,其方法與工夫,各因境習而有不同。(境者環境,習者習染。)因之,其成就亦各不同。此足征夫一致而百慮,終無礙於殊途同歸。馳求知識者,反己自修,必豁然有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喻意,尋思熄處,冥證真理。)專事修養者,大本既立,毋須絕聖棄智,(老雲聖智,即謂知識。)將見一切知識,皆是稱體起用,所謂左右逢源是也。嚴又陵雲,行履五洲,學窮千古,亦將但見其會通而統於一而已矣。又陵尚有此識量,不審今人何故自狹自小乃爾。又今人知識,在枝節處似有進步,但絕無宏通深遠之慮,日趨浮淺。此甚可憂。若輩動誚人開倒車,實則若輩所倡導者,在今日西洋人視之,又何一不是倒車。又弟嚐以為哲學上凡能自成其為一家言者,必有確實見到處,亦必有許多錯誤處。真理之旁,隱有錯誤。錯誤之中,伏有真理。吾人不能如今日青年一般見解,以為過去底哲學思想,都應打倒。須知真理無古今。而一切錯誤,又恒為真理之伴侶。真理常繁複的不絕的在錯誤之中發現。故古人錯誤處,由今觀之,皆有可貴。而古人確實見到處,則其理萬劫常新,而無可易也。安得謂過去悉可舍棄,而唯時尚是崇耶?今人對舊學觀念,除唾棄不顧外,隻有玩古董之心理。此所以無溫故知新之效,雖讀吾先哲古書,究與躬行無與。如此士習,未知他日有轉機否。暑熱腦悶,語無倫次。唯兄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