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用論

通義002

字體:16+-

佛氏嚴於自照,與孔門慎獨之功亦有相近處。獨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獨知之地也。慎者,戒怏,防其有非幾之萌也。幾者,動之微。非者,不善之幾。非凡才動,當下斬絕,便省事,善幾則擴而充之。此孔門克已之法門也。然佛氏骨子裏,確與孔子之道全不相通。孔子洞徹人生之本性,其道以敦仁為宗,仁道廣大,無所不包通,成已成物,一切皆依於仁。(成已者,成就自己。成物者,於所親近之人,皆相扶勉而成就之。乃至位天地、育萬物,皆成物之事。然己與物本是一體,成己必須成物,成物即是成已。)專向至善發展。《大學》言“至善”,隻是以仁成已,以仁成物,做到至極處,名為至善。實則至善是所懸之的,究不可說有一定之至極處可息肩也,故《大易》言“自強不息”。慎獨工夫固以擴充善幾為主,善幾,即仁之端也。而謹防非幾之萌有礙於仁的發展。此聖人敦仁日新之學所以異於二氏之日損也。佛氏隻說眾生由癡惑而生,此義當詳於篇下。其道以斷盡一切癡惑為主,而其修行萬善皆所以對治癡惑。此一語是佛法宗旨所在,儒、佛天淵懸隔正在此。對治者,如醫師用藥,對症而治之也。如貪是惑之最大者,則特修無貪的善行以對治貪惑;癡是惑之最大者,則特修無癡的善行以對治癡惑。舉斯二例,可概其餘。佛法的全副精神隻是對治。學佛者必了解佛法是對治,方許見佛法真相。今當說明如下:一,佛氏專從壞處看人生,其道在反人生,抗拒宇宙大生廣生之洪流,所以專力對治一切癡惑,務令斷絕,此與孔子從人性之善端一直向至善發展無已止者,根本不同,無待言。二,孔子是從人性固有之善端擴充而成萬善,有本固不竭也。佛氏隻從一一惑相相者,相狀。作一一對治,其所行萬善不是從本性發出,而是因惑起修。吃緊。如因有貪惑,便修一種無食的善,以作對治。其他善行,皆此類。三,佛氏視一切癡惑皆如幻事,所以皆可對治,令其斷絕。至於癡惑滅已,則其由對治而修之善,亦如幻事,亦複不留。如上三義,第一義是根本。佛氏見眾生從癡惑生,故導引眾生修善以作對治。此乃佛氏根本錯誤,而從來學佛人莫之省耳。孔子之學認清性命,性命,猶雲生命。而以慎獨之功防治內心之賊有害於靈性之發展,靈性,謂性命。內心有不善之幾生,即賊也。此是生命力戰勝寇賊而益發展,是可貴也。佛氏以為眾生從癡惑生,是則眾生無有焰明純粹的本性。誠如此,癡惑遇對治而滅盡,眾生畢竟空。苟非有抗拒造化之奇想,何至發此怪論乎?造化,謂宇宙大生廣生之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