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唐書

卷三十九

字體:16+-

誌第二十九

◎地理三

河東道,蓋古冀州之域,漢河東、太原、上黨、西河、雁門、代郡及钜鹿、常山、趙國、廣平國之地。河中、絳、晉、慈、隰、石、太原、汾、忻、潞、澤、沁、遼為實沈分,代、雲、朔、蔚、武、新、嵐、憲為大梁分。為府二,州十九,縣百一十。其名山:雷首、介、霍、五台。其大川:汾、沁、丹、潞。厥賦:布、繭。厥貢:布、席、豹尾、熊韙、雕羽。

河中府河東郡,赤。本蒲州,上輔。義寧元年治桑泉,武德三年徙治河東。開元八年置中都,為府;是年罷都,複為州。乾元三年複為府。土貢:氈、箉扇、龍骨、棗、鳳棲梨。戶七萬八百,口四十六萬九千二百一十三。縣十三:(有府三十三,曰興樂、德義、胡壁、龍亭、清源、永和、陶城、霍山、瀵水、首陽、壽貴、歸仁、長渠、虞城、通閏、寶鼎、鹽海、歸淳、大陽、永安、奉信、永興、右威、汾陰、甘泉、平川、安保、石門、綏化、壇道、安邑、崇義、六軍。又有耀德軍,乾元二年置,廣德二年廢。)河東,(次赤。有芳醞監、汲河以釀,武德三年置,貞觀十年廢;南有風陵關,聖曆元年置;有曆山。)河西,(次赤。開元八年析河東置,尋省。乾元三年更同州之朝邑曰河西,來屬。大曆五年複還同州,析朝邑、河東別置。有蒲津關,一名蒲阪。開元十三年鑄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鐵也,夾岸以維浮梁。十五年自朝邑徙河瀆祠於此。)臨晉,(次畿。本桑泉,武德三年析置溫泉縣,九年省。天寶十三載更名。)解,(次畿。本虞鄉,武德元年更名。貞觀十七年省,以地入虞鄉,二十二年複置。有鹽池,又有女鹽池;有紫泉監,乾元元年置;有銅穴十二。)猗氏,(次畿,有孤山。)虞鄉,(次畿。武德元年別置。貞觀二十二年省,以地入解。天授二年複置。北十五裏有涑水渠,貞觀十七年,刺史薛萬徹開,自聞喜引涑水下入臨晉。)永樂,(次畿。武德元年置,本隸芮州,州廢,隸鼎州,貞觀八年來屬,後又隸虢州,神龍元年複故。有雷首山。)安邑,(次畿。義寧元年以安邑、虞鄉、夏置安邑郡。武德元年曰虞州,又析置桐鄉縣。三年析安邑置興樂縣。貞觀元年省。十七年州廢,省桐鄉入聞喜,以安邑、解來屬。至德二載更安邑曰虞邑,乾元元年隸陝州,大曆四年複故名,元和三年來屬。有龍池宮,開元八年置;有鹽池,與解為兩池,大曆十二年生乳鹽,賜名寶應靈慶池;有銀監。)寶鼎,(次畿。本汾陰。義寧元年以汾陰、龍門置汾陰郡,武德元年曰泰州,州廢來屬。開元十年獲寶鼎,更名。有後土祠。)襄陵,(緊。本隸晉州,元和十四年隸絳州,大和元年來屬。)稷山,(上。本隸絳州,唐末來屬。有稷山。)萬泉,(上。本隸泰州,武德三年析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置,州廢隸絳州,大順二年來屬。有介山。)龍門。(次畿。武德二年徙泰州來治,五年析置萬春縣。貞觀十七年州廢,省萬春入龍門,隸絳州。元和初來屬。有龍門關;有高祖廟,貞觀中置;北三十裏有瓜穀山堰,貞觀十年築;東南二十三裏有十石壚渠,二十三年,縣令長孫恕鑿,溉田良沃,畝收十石;西二十一裏有馬鞍塢渠,亦恕所鑿;有龍門倉,開元二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