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你是你吃出來的2

脫離流程談營養調理,純屬忽悠

字體:16+-

在《你是你吃出來的》中,我講了大眾營養和臨床營養的區別:大眾營養指的是正常人共性的營養要求;臨床營養是衡量一個人具體的營養需求,根據平衡原則提供符合個體需求的營養。很多營養師沒有醫學基礎和臨床實踐經驗,把很複雜的臨床問題簡單化了。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生物,又是在生病的時候,要想通過營養糾正疾病,除了要知道這個人的身高、體重、疾病診斷、體力勞動以外,還要知道患者目前的症狀、用腦程度、吸煙、飲酒、睡眠、情緒、進食情況等等。另外,同一種疾病的不同時段所需要的營養有很大區別,在後麵腎病那一章我會特別闡述這一點。

舉個例子。

如果一個人問醫生:“醫生,我家孩子發熱了,能吃頭孢類抗生素嗎?”醫生肯定會說:“我要看看孩子,沒看孩子我怎麽判斷呢?”你可能會說:“我就問問能不能用抗生素。”醫生仍然會堅決地要求你把孩子帶來,因為醫生的這一眼“看”非常重要。醫生要看孩子的精神頭兒,要用聽診器聽聽肺,還要問很多問題,比如,“發熱幾天了?多少度?咳嗽嗎?有沒有腹瀉?”等,之後醫生還會開一張化驗單,讓家長帶著孩子去驗一下血常規,看看白細胞是否升高,必要的話,還要做其他檢查。等這些問診、檢查都結束了,醫生才會有思路,才能告訴你應該怎麽辦,是否需要吃頭孢類抗生素。

這就是看病的基本流程,不管哪個科室(外科、內科、兒科、婦產科等),遵守的診療流程都一樣,通過西醫的望觸叩聽、中醫的望聞問切過程得出診斷思路,診斷對了,治療方案自然就出來了。

臨床營養指導方案也是一樣的,因為你是圍繞疾病來問吃什麽,而不是普通的一日三餐,不望聞問切,如何科學診斷給方案呢?但顯然,很多人沒有這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