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國設計師:董仲舒傳

一、大道之要

字體:16+-

作為傑出的政治家,青少年時代的漢武帝確實出手不凡。我們從他對董仲舒的三次提問中,完全可以感覺到他不僅擁有非同尋常的政治智慧,而且具有相當的學問。他的那些問題,與其說是提問,不如說是證實。也就是說,他所關心、所思考的那些問題實際上在他心目中已有較為明晰的答案,隻不過是要那些受問者進行哲學層麵的證立而已。

作為傑出的思想家,董仲舒當然明了漢武帝的真實意思。因此,我們看到,在他的三次對策中,與其說是回答武帝的問題,不如說是順著武帝的思路繼續發揮,並盡其所能,為武帝所思所想提供了哲學層麵的證立。

漢武帝在第一次提問中說:“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無窮,而施之罔極。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遑康寧,永惟萬事之統,猶懼有闕。故廣延四方之豪俊,郡國諸侯公選賢良修潔博習之士,欲聞大道之要,至論之極。今子大夫褒然為舉首,朕甚嘉之。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聽而問焉。”

問什麽呢?漢武帝的問題是:“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製作樂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當虞氏之樂,莫盛於韶,於周莫王盛於勺。聖王已沒,鍾鼓管弦之聲未衰,而大道微缺陵夷,至乎桀紂之行,王道大壞矣。夫五百年之間,守文之君,當途之士,欲則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眾,然猶不能反日以仆滅,至後王而後止。豈其所持操或悖謬而失其統歟?固天降命不可複反,必推之於大衰而後息歟?嗚呼!凡所為屑屑夙興夜寐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歟?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之變,何緣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壽,或仁或鄙,習聞其號,未燭厥理,伊欲風流而令行,刑輕而奸改,百姓和樂,政事宣昭,何修何飭而膏露降、百穀登?德潤四海,澤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祐,享鬼神之靈,德澤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子大夫明先聖之業,習俗化之變,終始之序,講聞高誼之日久矣。其明以諭朕,科別其條,勿猥勿並,取之於術,慎其所出,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極,枉於執事,書之不泄,興於朕躬,毋悼後害。子大夫其盡心靡有所隱,朕將親覽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