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勇說晚清

輯四 說法

字體:16+-

誰摘了袁世凱的頂戴

武昌起義爆發後不久,清政府起用罷官歸隱三年之久的袁世凱,並在隨後不斷加大他的權力,希望袁世凱能夠在危難時刻作為中流砥柱,拯救王朝。然而到了最後,重出江湖的袁世凱不僅沒有力挽狂瀾拯救大清,反而親手將這個兩百多年的帝國予以終結。更令人不解的是,作為大清王朝的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並沒有隨著這個帝國的消逝再度歸隱,反而成為此後中華民國大總統。更惡劣的是,過了幾年,袁世凱帝製自為,試圖建立中華帝國。這一係列變動弄得人們眼花繚亂,不由自主想起袁世凱在辛亥年出山之初種種作為,可能與其三年前罷官歸隱有關。而那次罷官歸隱之所以發生,似乎又與攝政王心胸狹隘、容不得這位漢人能臣有關。袁世凱之所以見死不救,甚至乘人之危攘奪天下,可能就是公報私仇,報複攝政王載灃迫使其歸隱山林的一箭之仇。這個冤冤相報何時了的複仇故事非常合乎邏輯,合乎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和期待,於是這個故事講了一百年也沒有人懷疑。其實,這個故事是假的,與真實的曆史相差甚遠。

寵臣失寵

袁世凱是慈禧太後在李鴻章之後最為信賴的漢大臣,在慈禧太後最後幾年掌握著相當的權力,對當時的一係列政治改革做出過重要貢獻。當然他也得罪過不少人,多年來彈劾他的奏章一直不斷。這種彈劾在專製政體下當然是一種政治威脅,然而被彈劾者如果真能經得起查,經得起考驗,那麽這些彈劾不但不會減分,反而會加分,成為被彈劾者升遷被重用的機會。

隨著預備立憲在全國的推行,袁世凱於1907年奉命離開經營多年的直隸,調往中央參與軍國要政,出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他與從湖廣總督任上調來的張之洞一起,成為慈禧太後和光緒帝在生命最後歲月裏最為倚重的漢大臣。張之洞任軍機大臣兼管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