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第三屆金像獎是相當傳奇的一屆。內地與台灣當時最大牌的女明星,均選擇了在這一年登陸香港——《垂簾聽政》的劉曉慶、《新蜀山劍俠》的林青霞。
無論是戲內還是戲外,劉曉慶與林青霞各自的故事都是上好的長篇小說素材。
單說這一年,劉曉慶正因背著小三的罪名陷入人民口水的汪洋大海,北影廠本已經宣布將“先進生產者”的榮譽稱號授予她,卻又給擼了下來。憤憤的她為自己辯護,開始在報刊上連載自傳《我的路》,卻又因為“不突出政治”、“狂妄驕傲”引發了更大的爭議,反而更深地墜入輿論旋渦的中心。
正是在這本自傳中,劉曉慶發出了她著名的感慨:“做人難,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做單身的名女人,難乎其難。”
很多年之後,劉曉慶公開感謝了三個男人,說“是他們讓我成長了”。這三個男人裏,有兩個先後跟她有過數年的感情糾葛乃至婚姻,而第三位,就是李翰祥。
今人提及李翰祥,總難免將他與“風月片”聯係起來,其實那隻是他在20世紀70年代的嚐試。早在20世紀50年代,李翰祥就已經是港台兩地的票房冠軍,亞洲最佳導演。梁朝偉、王菲在《天下無雙》裏唱的黃梅調,是他在60年代玩剩下的。
當然了,黃梅調影片也不是李翰祥的首創,啟發他的是內地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主演的那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才是在香港經久不衰數十年的黃梅調電影真正的起源。
李翰祥原籍遼寧,二十多歲才南下香港。20世紀70年代末,年過半百的他心髒病惡化,健康出了大問題。在赴美動手術之前,他抱著萬一的心態悄悄北上,原意隻是想探親訪友以償夙願,沒想到遇見了兩個大人物:何厚鏵的父親何賢、廖仲愷的兒子廖承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