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趁小成名,早受關注
這是一個極其動**、黑暗、腐朽和窩囊的時代。帝國列強爭相入侵,鴉片戰爭硝煙滾滾,大清帝國風雨飄搖,中國人民苦難深重。出生在這樣一個年代的人都很不幸,包括張之洞。
然而,張之洞卻又是幸運的,後來發生的一切,證明了這一點。
優質官二代
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張之洞出生在貴州興義府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父親張鍈(1791—1856年,河北南皮人)時任興義知府。知府是從四品官,相當於地級市市長,廳局級官員。母親朱氏是他父親第三任妻子,不僅知書達理,溫柔賢淑,還熱衷撫琴,是一個技藝精湛的撫琴娘。
張之洞有六個兄弟,八個姐妹,他在兄弟中排行老四,但他的大哥、二哥卻是他伯父的兒子,他伯父去世得早,於是他大哥、二哥就被他父親收養。他大哥、二哥算是和他拚爹,但他們拚的是一個好爹。
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張之洞當然是幸運的。在封建社會,家庭出身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張之洞的家庭,算得上是高端、高知家庭。高端、高知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是起點高、成名早,而且容易成名。即使不成名,張之洞最起碼也是一個官二代,他這個官二代卻不像今天的“官二代”這般問題多多,他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首先,他父親克己奉公、兩袖清風、家教嚴厲,這從根子上保證他沒有問題。從小,父親就這樣教育他:“貧,吾家風,汝等當力學。”張之洞牢牢地記住了父親的這句話,記了一輩子,他一輩子都廉潔清正、兩袖清風。
其次,他從小就接受嚴格而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滿腦子都是家國天下和忠君愛國,思想純潔得一塵不染,想讓他出問題都難。然而,張之洞又是不幸的,在他3歲那年,母親就因病去世,永遠地離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