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書不是一部學術意義上的曆史著作,作者懇請您把它視為一本以美國近代史為藍本而創作的曆史文學。它以編年體為基本體例,采用紀傳體的敘事風格,采擷70 年來發生在美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事件,追尋源頭、梳理過程、建立邏輯、挖掘人物關聯,還原事件原貌。在此基礎上,描摹通俗易懂的曆史畫卷,刻畫生動鮮活的人物性格,挖掘靈動深邃的塵封故事,附帶點點滴滴的微言大義。
您會發現,影響世界40 年的雅爾塔體係是小羅斯福一盤未能下完的棋;給美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益處的“阿波羅”計劃,其實是肯尼迪總統出於冷戰需要而啟動的,是意識形態的產物。您會注意到,民主黨發動的戰爭多半有強烈的理想主義特色,而共和黨發動的戰爭多是實用主義哲學作祟的結果。您還會發現,發生在1991 年的海灣戰爭,其火種在20 年前就已經埋下,而海灣戰爭又給10 年後的“9·11”埋下了新的禍根。“9·11”之後,美國對伊拉克和阿富汗采取的“預防性進攻”之所以適得其反,是因為第43 任總統小布什放棄了他父親老布什“被動進攻”的戰略。
為探究這些千絲萬縷的關聯,作者徜徉在曆史的長河中,撿起一顆顆散落的貽貝,精心研磨,串成了一條完整的邏輯鏈——它可能是曆史的宿命、也可
能是貪婪的欲望使然,亦或量變到質變的爆發。它可能包含治世的良策,轉折點上的迷失,間或“我粘結繩索、油漆甲板,密謀反對國家”的無病呻吟。一係列興衰嬗變背後,或許沒有可資複製的亙古規律,一鱗半爪的碎片未見得一葉而知秋。但由此衍生出來的文明與思考,卻逐步融入美國民族的血液中,成為美國精神的淵藪。
2
用文學的方式寫曆史,就必須有一個基本的曆史觀。必須承認作者的曆史觀是支離破碎的,因為作者對獲取真相感到悲觀。美國哲學家拉爾夫·艾默生說:“ 沒有曆史,隻有傳記。”作者認為“傳記”掩蓋曆史真相的情況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