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朱淑真的《斷腸詞》之前讀到那一句“斷腸集裏斷腸淚,苦澀之中苦澀味”。閱讀到它的那一刻,它便在默然裏刺激到我身體裏的某一處神經,於是恍惚之間身體裏就聚集起一股氣,衝動似的便寫了起來。仿佛那是一種瀕臨爆破的欲望,而書寫是唯一的通道。孤獨。這是我寫作這本書時始終都能嗅到的氣味。它融在空氣裏,在書冊當中,在紙頁之上。它就像一朵盛開在心房上的花,妖豔了所有原本靜瀾的時光。而這名孤獨深入骨髓的女子,卻因孤獨而美。於是,在我寫朱淑真的時候,身體裏從未出現過任何幹涸的狀況。她每一處的怨愁都被化成一道一道的水從我的瞳孔灌進我的器官裏。那骨血裏的孤獨感在她與我之間,架起了一座打通彼此的橋梁,隔著萬世淒涼。
周汝昌老先生說:“保容以俟悅己,留命以待滄桑。”保養自己的容顏,固執不肯老去,是為了等到能愉悅自己靈魂的那一個人。這是生命必須承受之重,是生命裏的一條硬道理。而這也是朱淑真那一生都在傾心傾力做的事。寫朱淑真,是有一種使命感的。知道李清照的人那麽多,知道朱淑真的人隻是寥寥。而這名不被銘刻於史的女子,她的才情卻是千古夐絕的。她大約是曆史上唯一一名與李清照齊名的女詞人。朱淑真留於世的那一卷《斷腸詞》,獨有千古。婉麗幽柔裏落花滿地,清苦淒涼裏又蘊藉自然。宋人評讚她“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者所能及?”洵非虛譽。香港學者黃嫣梨是朱淑真研究與《斷腸集》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曾有一段話講得中肯:“朱淑真是一個把生活經驗融會在詩詞裏的真實作家,她以優秀的才華,豐富的情感,把她的遭遇與心聲,發為詩詞,淒愴婉約。在我國的女性文學作家中,她是卓特而具有代表性的一位。